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欧里庇得斯

【答案】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他热衷于哲学,被称为“剧场里的哲学家”。相传他一生写了92部戏剧,保存至今的只有《阿尔刻提斯》《美狄亚》《特洛亚妇女》等18部。他的戏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主制崩溃时期雅典的社会面貌和思想意识,比过去的作品有更多的现实内容,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结束。欧里庇得斯因擅长描写人物心理而被称为“心理戏剧鼻祖”。

2. 正剧

【答案】启蒙时期创立的一种戏剧形式,又称“悲喜剧”或“启蒙戏剧”。它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在思想上,它赞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和专制制度; 在形式上,采用日常语言,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生动活泼。法国的狄德罗和德国的莱辛等对此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大力提倡,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是这一戏剧理论的成功实践者,主要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等。

3. 境遇剧

【答案】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创作的戏剧,他将其称为“境遇剧”,视之为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它们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创作原则来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强调对情境的刻画,常常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代表作品为《禁闭》。

4. 《哈姆雷特》

【答案】《哈姆雷特》位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部悲剧取材于丹麦史,它描写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但却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现实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该剧通过哈姆雷特的复仇,表达了莎士比亚对英国16世纪末期政治形势的冷静思考,以及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

5.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

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日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二、简答题

6. 试分析《樱桃园》的多层内涵

【答案】理解《樱桃园》的丰富内涵,必须认识到“樱桃园”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戏剧的基本情节围绕“樱桃园”而展开。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从巴黎回到家乡处理自己的庄园樱桃园,她不想采纳商人罗巴辛的建议将之改成别墅出租,但其拍卖后买下樱桃园的正是罗巴辛,可想而知它最后的命运。戏剧结束的时候,远处隐约传来的,正是砍伐樱桃树的斧头声。“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成为这一戏剧仁富内涵生成的核心。

首先,酝酿于19世纪末期问世于20世纪初期的《樱桃园》,以“樱桃园”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失落与忧伤。其次,在平民知识分子特罗菲莫夫和安尼雅看来,从伐树的斧头声中传达出新生活的脚步。再次,在普遍的意义上,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樱桃园”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它的消失象征着一个熟悉、温馨的世界的失去,在人们心中勾起的是面对新时代那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7. 简述“欧那尼之战”的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欧那尼》是雨果戏剧的代表作,剧本内容和形式都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实践了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从而遭到古典主义拥护者的强烈反对。在演出过程中,该剧支持者和古典主义拥夏者爆发了法国戏剧史上的一次斗争,被文学史称之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上演时,在观众中引发了占典主义戏剧和浪漫主义戏剧追随者之间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古典主义者派人阻扰剧本上演,并对其进行污蔑和攻击,一些拥护新文艺的青年积极拥护该戏剧的演出。两派的激烈斗争一直贯穿在整个上演期间,最后浪漫主义文学支持者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随着雨果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的成功,浪漫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运动己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浪漫主义运动不仅在英、法、德等国开始了第二个时期的发展,涌现了雪莱、雨果、霍夫曼等杰出代表,而且还扩大到东欧、俄国和美国,在这些国家形成全国性的流派或运动,推动了各自民族文学的繁荣昌盛。

8. 简述戏剧的剧场性。

【答案】剧场性是戏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规定性。剧场性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组成的观演空间,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这种交流关系对戏剧的审美表现形成了一种制约,这在戏剧的叙事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戏剧的剧场性对戏剧创作有重要影响。戏剧舞台具有假定性,其舞台时空浓缩了的象征性的

世界; 戏剧演出的时间决不能超过观众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戏剧家们必须增强剧本的戏剧性,以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注意力; 戏剧家还必须综合艺术元素、开发舞台潜力,形成独特的戏剧表现技巧。

9. 简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案】《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通过诗人的再创造,普罗米修斯形象获得了崭新的寓意,表达了新时代的进步思想。

(1)反映了现实斗争。诗歌虽然采用古希腊题材,但植根于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通过普罗米修斯反抗宙斯独裁专制的斗争,真实地揭露了英国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罪恶。

(2)塑造了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诗剧一反埃斯库罗斯悲剧中普罗米修斯最后妥协的结局,将普罗米修斯的反叛精神进行到底,寄托了自己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理想,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统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诗剧最后描写反抗者推翻了残酷的暴君,解放了所有的被压迫者,迎来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快乐的美好世界,从而也肯定了暴力革命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表达了诗人建立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之理想,以及对美好前途的乐观精神。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诗剧气魄宏大,想象丰富。诗歌立足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将人类追求光明的斗争通过神话题材揭示出来,并放在全宇宙的背景下展开,景色壮丽雄伟,情节富有幻想色彩,形象生动离奇。

(2)全剧用诗歌形式写成,而且常常直抒胸臆,风格热情洋溢,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

(3)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诗剧运用的神话故事本身就具有象征色彩,概括了人类善与恶、专制与反抗的斗争。作为人类哲学日历上最早的殉道者,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人物身上具有的象征性和哲理性在该诗中得到了突出,他不仅作为人类反抗黑暗统治的代表和善的化身,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即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诗剧中其他人物也具有象征性,如宙斯象征着“恶”与“暴君”,推翻宙斯的冥王象征着“正义”等。

10.简述皮兰德娄戏剧结构的怪诞性。

【答案】所谓怪诞性,最早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发掘出来的罗马时期的装饰图案,这种图案中植物、动物和人的形体发生了奇异的组合变化,产生了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传统的戏剧结构是为人物、情节服务的,而皮兰德娄却以情感代替思维引导戏剧的发展,打破了“三一律”原则,创造力符合其戏剧主题的结构形式。

(1)皮兰德娄戏剧的中心是人,但其戏剧中的主人公井不是一开始就出场,而是由生活化的场景拉开全剧的序幕,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困惑状态,无法清晰的了解到剧情发展的进程,充满了悬念。此后,主人公登场,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营造出一个与前文中他人描述中的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主要是依靠主人公内心独白而实现的。而到了结局部分,皮兰德娄仍然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