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834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英雄观
【答案】英雄观是指一种关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在实际生活中,英雄观表现为对一定的功名、功利、功德的追求。优秀领导者的英雄观可以理解为就是领导者追求卓越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动机强旺的进取状态,表现为有着比较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念以及比较高的成就期望值,并愿意因此面对风险、接受挑战、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2. 考核制
【答案】考核,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服务情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与评价。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在于可以了解和识别公务员,为公务员的奖惩和提升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公务员,合理地使用人才,可以激励公务员的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调动公务员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人事行政体系的生机和活力。考核一般都有考勤和考绩两个方面,其中以考绩为重点。考勤,就是考察公务员的勤勉程度,主要包括工作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和出勤率等内容。考绩是考核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成绩(即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加以考察和评定。
3. 考试录用
【答案】考试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录用国家公务员,必须在编制限额内按照所需职位的要求进行。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4. 权力控制
【答案】权力控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要求权力客体依自身愿望行事的手段。通常这种手段是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的。控制手段多用于让行政客体按照主体给定方式行动的情况下,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较适合程序性的事务管理。在行政主体采用控制手段持续存在的状态下,久而久之,行政客体受控的行为方式就会变成自动的行为方式。
5. 等级链
【答案】等级链,又称为权力线,是指组织内部从上至下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
通道。等级链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违反。等级链的意义在于:
①表明了组织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权力关系,通过这个等级链,组织中的成员就可以明确谁可以对谁下指令,谁应该对谁负责。
②表明了组织中信息传达的路线,即在一个正式组织中,信息是按照组织得等级系列来传达的。
6. 不应为行政责任
【答案】不应为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负有的不得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义务以及违反义务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由于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性后果,法律规定政府及其官员有不超越行政权限、不实施非行政管理、不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这种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现为政府及其官员有不做一定事情的责任,即负有不应为行政责任。
7. 行政权力共享化
【答案】行政权力共享化是指政府与社会关系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模式。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行政权力共享化首先是一种包容意识,即对社会多样性的兼容;
②行政权力共享化更是一种伙伴关系,即政府、民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有机结合;
③行政权力共享化还体现为参与施政,即公民对于公共管理活动的直接参与。
在丰富的内涵当中,行政权力共享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伙伴关系。行政权力的这些共享机制是弥补其因等级化运行而发生衰减的重要方式,其效果是在分享过程中实现增权,加强治理能力。
8. 行政决策体制
【答案】行政决策体制是指关于行政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职权关系的制度,是指行政决策的各个子系统,即决策枢纽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的组成、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是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科学化的行政决策离不开合理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同时,合理的、科学的决策体制也为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制度化机制。在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除了行政决策的枢纽系统外,还包括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特别是咨询系统,实际上为行政权力集团以外的人员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化途径。
二、简述题
9. 简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案】所谓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时广泛和持久的。在这方面,大体上存在“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和“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三类观点。
(1)效率优先论。指提倡以效率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认为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映个人努力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个人权利作为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
②效率真正反映公平,政府干预将导致公平虚无化。
(2)公平优先论。指提倡以公平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公平是个人“天赋权利”具体化,不能进行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
②效率与“公平”无关,且是不公平的结果,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均等。
(3)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指提倡将效率和公平同时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该理论认为:
①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
②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10.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案】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行政执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一直被认为是行政执行的惟一主体。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行政执行的主体扩大到企业、第三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等。它们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掌舵和划桨的关系,是公共产品的安排者与公共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受法律的约束。
(2)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
行政执行是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贯彻和落实业已形成的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行政执行不同于一些目标不明确的、不能事先预见的活动。行政执行的目的性很明显,没有确定的目标就谈不上行政执行的启动。但是行政执行达到目标的手段却是多样的,这导致了行政执行的多样性。
①行政执行价值的多样性。行政执行是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
②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行政执行的主体的多元化、执行客体的复杂性、价值的多样性导致了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