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2.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3. 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4.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普鲁斯特的一部意识流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二、简答题
5. 谈谈《神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
【答案】但丁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其创作反映了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的时代特征。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但丁及其创作的意义,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正因如此,作为新旧交替时代诗人的但丁,他的《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
(1)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神曲》既有鲜明的进步倾向性,又明显地打上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烙印。其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
①在世界观方面,但丁根据基督教来世主义,把现世生活看成来世永生的准备; 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对现世的强烈兴趣,热情歌颂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在政治主张方面,但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渴望和平统一,无情批判封建暴君、叛徒、卖国贼和党派纷争; 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身上,强调民族出路在于节欲苦修和道德净化。
③在对待宗教态度上,他一方面揭露教会的黑暗,表达了对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教皇的仇恨,并把他们统统打入地狱之中,给予严厉的惩罚; 但是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歌颂了宗教信仰对灵魂的指引作用,将宗教神学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在对待人的理智和感情问题上,但丁一方面严厉地批判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热情赞美人的才能、智慧和自由意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世俗的感情和爱情追求; 另一方面,又从宗教观点出发,把勇于探索、具有进取精神的奥德修斯当作一个异教徒罚入地狱的候判所,把彼此相爱的保罗和弗朗齐丝卡,以及殉情自杀的狄多、希腊的海伦和帕里斯等作为放纵情欲者打入地狱。
(2)艺术上的二重性在艺术上,《神曲》保留着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神秘象征特色,又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芒,具体表现为:
①不同性质的文学特质的融合
《神曲》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学的融合,体现了中世纪文学的主观幻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真实冷峻的奇妙结合。一方面,它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现形式,充满象征和隐喻,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面貌。它以幻想的三界旅行为框架,但目的是为了探讨意大利民族的发展道路。诗篇生动地描写了意大利的政治、社会生活,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致使出现于诗篇中的各种人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都读来真切自然,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此外,在一些具体的篇章中,但丁则以现实主义的笔墨,展现了一幕幕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
②结构上具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象征特征,语言采用意大利俗语
《神曲》的结构大量运用宗教具有象征色彩的数字来构思,应和其宗教思想; 在语言运用方面,诗篇大胆抛弃了中世纪的官方教会语言拉丁语,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革新做出了创新性尝试。
6. 试析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
【答案】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三部儿童小说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些小说虽然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但描绘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民主自由的主题,批判了庸俗做作的社会习气、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虚假的民主制度,以及黑人遭受的不公平对待。
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把现实主义的精雕镂刻与浪漫主义的热烈抒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和幽默风趣的夸张融为一体。如在《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中在描写密西西北河岸一带城乡的贫困景象与丑恶现象时,马克。吐温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 在描写哈克和吉姆对自由向往的心境与密西西比河上的优美风景时,则采用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式的抒情笔调。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以孩子般的视觉与口吻观察社会、叙述现实,形式活泼,感情真切。如哈克作为一个十二万岁的少年,以他生动活泼而又纯真朴实的口吻,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来叙述他对现实的判断、对生活的理解,使小说更显真实、生动,又不失幽默和诙谐。
(3)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作者细腻生动地展示了哈克与吉姆的心理特征,揭示了哈克的内心矛盾。
(4)情节生动曲折,结构富有个性,作者以感情来支配整个叙事,并且以密西西比河来串联历险故事,使叙事结构严谨而不显得散漫。
(5)小说语言流畅、准确,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大量采用了美国南方方言、黑人俚语,显得生动、朴实、平凡,而且具有浓郁的美国特色。
7. 请结合作品论说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典型形象。
【答案】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中的主要角色,是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胆小怕事,却又爱管闲事,为人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总是穿着一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所以被称为“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切陈规陋习。其典型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
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代表了两股历史潮流:专制主义的潮流和自由的潮流。在自由的新潮流面前,专制主义显得更加反动,别里科夫为专制主义所辖制,又辖制他人,遏制着自由潮流的发展。
(2)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许多人受着专制主义的辖制,心里是非常反感的,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别里科夫显然跟这些人不同。他把沙皇所做的一切看做是天经地义的,把沙皇的政令当作评价是非的标准。他还以教育者自居,管得很宽,惟恐别人出乱子,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别人进忠告。这样他把整个中学乃至全城辖制了整整十五年。别里科夫之类的套中人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类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