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2. 《阿卡奈人》

【答案】《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它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剧中滑稽和丑陋的事件,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 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3.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4. 《阿维斯塔》

【答案】《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二、简答题

5. 请概述中世纪文学与历史没能同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由于中世纪文学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们对其评价莫衷一是。如果将中世纪文学与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更为复杂。因此,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不乏对中世纪文学的贬低,认为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与文艺复兴两大辉煌时期的漫长黑夜,是文化发展的断层阶段。中世纪文学与历史没能同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宗教的全面控制,限制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在欧洲,教会文学自成体系,大多为僧侣们所作,他们利用文学作品来阐释教义,颂扬圣徒,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亚非的广泛传播,使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宗教色彩。被恩格斯誉为新时代曙光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他的反对宗教黑暗统治的作品《神曲》,仍然没能彻底地挣脱宗教的局囿,在“天堂”中供奉着圣洁的教士和天使,而生活在基督诞生前的荷马和贺拉斯作为异教徒在“地狱”中等待审判。又如古印度的富有反抗精神的诗人伽比尔,他反对一切宗教迷信,但也不得不用宗教的外衣去反对宗教,去传播自己的理想。或以“理想”的教士反对腐朽的教士,或以新宗教去对抗旧宗教,宗教的幽灵盘旋在中世纪文学的天空中,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必然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烙印,不能与历史同步发展。

(2)封建的小生产者方式僵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中世纪文学的流程与发展还是相当迟缓的,而且呈现出回环重复的态势,这和封建的小生产者方式有关,小生产者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有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作品重复着同一的题材、同样的主题、相似的人物形象和共同的艺术形式。阿拉伯的文学中的押韵散文,不断地重复着一个相类似的故事; 占印度两大著名史诗中的一些情节,不断地被采用,其中的主要人物更是被反复吟颂。风靡欧洲的骑士文学不外是对贵族妇女的爱慕与尽忠和对封建领主的赤胆忠心。有关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从古代流传到中世纪,既是骑士文学的题材又是史诗歌颂的英雄。题材、主题、人物、形式很少变化,必然使中世纪的文学发展缓慢。

(3)统治者的干预

封建统治者保留了古代唯心主义——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并通过歪曲解释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形成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为他们麻痹和奴役人民服务。在神学基础上,学术领域里的蒙昧主义形成了,哲学成了神学的“裨女”,科学成了宗教的“仆人”,几何学被用于建筑教堂; 数学被看作具有神学象征意义——“一”代表神圣; “二”代表耶酥基督; “三”象征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四”象征着四福音等等:天文学被用来计算复活节祭典的日期:逻辑用于诡辩,成为打击异教徒的工具: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则用来图解教义,宣扬圣父圣母的圣德,塑圣像,画天使,撰写基督故事,为圣徒们树碑立传,或为教堂谱写祈祷词、赞美诗……总之,一切都为了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神秘主义以愚弄人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总之,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势力的限制,中世纪文学没能与历史同步发展,而被

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所取代。但中世纪文学依旧有其独特的思想特征和艺术魅力,并深深影响着后世文学。

6. 请你简单谈一下对法国古典主义的认识。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 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 在艺术上侧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提倡模仿古代,遵守三一律。它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文学思潮,是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是其创作的目的。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出现了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

(1)古典主义的产生基础

①法国封建王权的强大。当时,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统治者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发展工商业,设立专门机构控制文学艺术。

②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17世纪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形成很大声势,影响到法国社会风气的变化,推崇理性、轻视感情逐渐成为时代的精神特征。

③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经过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学面临着较为繁杂的局面,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对此进行适当的整饬也就符合文学发展自身调节的规律。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政治倾向性。古典主义文学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强调国家利益的至高地位,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

②注重理性。古典主义将理性看作时代精神的核心,强调个体对王权的服从,对义务的践行,主张克制情欲。

③模仿古代,遵循规则。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楷模,重视艺术规范,尤其遵守三一律,推崇悲剧,主张运用严格的艺术规范,包括华丽、典雅的语言,处理旧有的题材,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

④推崇华丽、典雅的文风,人物塑造类型化突出。

(3)古典主义的贡献及局限

①贡献

古典主义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作家,创作出众多伟大的作品,同时在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它对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过于繁杂的文学局面进行了一定的整伤。

②局限

古典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现实主义,它服务于封建王权,粉饰太平,简化矛盾,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它过分崇古,追求高雅,美化宫廷趣味,妨碍作家深入反映现实; 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