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和学界都在积极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而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全球各国政府和学界普遍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最终才可能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发展。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低碳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于是研究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山西省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低碳经济理念促进该市产业转型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针对山西省从低碳经济的视阈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低碳经济理念研究太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更为鲜见。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利用太原市1999-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运用数理统计法、空间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太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太原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低碳经济视阈下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评价。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产业结构方面,太原市工业结构“重化”现象突出,中心-外围格局逐渐凸显。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发展速度远大于轻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而且主导产业均为高能耗产业;空间角度上太原市第二产业集中分布在尖草坪区、万柏林区、迎泽区以及周边的县域,从市中心到市郊区均分布着重点污染企业,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不尽合理,中心-外围格局逐渐凸显。
(2)能源消耗方面,太原市辖区比所辖县区能源消耗更为严重。太原市规模以上企业大多数分布在太原市辖区,集中在小店区、尖草坪区和万柏林区,其中大多数为重工业企业。太原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也比较大,因此太原市区比所辖县区能源消耗更为严重。
(3)碳排放量方面,第二产业尤其是规模以上高碳产业和超高碳产业为太原市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耗较低,碳排放量也相对较小,为低碳产业,也多为碳汇产业,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比较少;而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为中高碳产业,其中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超高碳产业,这些产业严重制约着太原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这些产业必须进行优化,寻找替代产业。
(4)基于低碳经济视阈下,依据产业发展水平将太原市各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等级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和小店区为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区;万柏林区和清徐县为产业发展水平一般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和古交市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区;阳曲县和娄烦县为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区。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推动太原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发展,针对太原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国家省份和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角度提出未来太原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模式: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地域组织模式和产业-社会发展模式。同时依据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能源供应;基于低碳经济,选取主导产业;健全低碳机制,弘扬低碳理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