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协商机关

【答案】政治协商机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涉及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的诸多关系。

2.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这方面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在于: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②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3. 间接选举

【答案】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由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其中,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其选举程序一般由间接选举的主持机关、提出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当选和审査和确认代表资格五个程序构成。

二、简答题

4. 简述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的演变和反思。

【答案】中国的现代化是外部挑战与内部回应两者相互结合的互动过程。

(1:)现代化的演变①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明确显示阶段:辛亥革命、五四革命后主张接受现代西洋文明,其内涵是科学化、民主化(德先生、赛先生)。

③现代化概念的初步形成:《申报月刊》开展中国现代化问题大讨论(孔化还是西化)。 ④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的争论。

(2)对现代化的反思

①中国现代化思想运动始终从文化层面来探讨中国出路问题。

②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从被动适应世界现代挑战逐步主动迎接挑战。

③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现代化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冲突。

④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有哪些明显特征?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在于: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中的那种相互倾轧、相互拆台的政治竞争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具有积极建设性,它无疑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和谐^

根据这些特点,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方针,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准则。

6. 简述宪法的功能和作用。

【答案】(1)宪法的功能

由于宪法的产生是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的,而宪法的内容又以民主政治为其核心,所以,我们在研究宪法功能的时候,就必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

①宪法的政治功能

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当一个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建立起国家政权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巩固这个新政权,巩固新政权的手段和途径可能多种多样,但采用法律手段确实是首当其冲的。

②宪法的经济功能

宪法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非但确实存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宪法的法制功能

从法制的角度来看,宪法的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其主要体现在宪法在普通法律、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律实施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④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这既为公民广泛地享有各项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提供了宪法保障,又充分表明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宪法之所以为公民设定义务,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更好地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充分享有权利。由此可见,宪法是具有保障并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功能。

⑤宪法的思想文化功能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

(2)宪法的作用

①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巩固维护国家权力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两个方面。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巩固和维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任何违反这种权力的侵犯都是违法的;同时,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通过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并对国家权力起着规范的作用。

②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确立并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国家政治体制上。

世界各国的宪法,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本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方式。一国的政治制度在运行和实践中,随着政治的发展,需要对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调整和改革,但是这种调整必须在宪法基本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③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宪法的法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宪法为法律的统一和完整奠定基础。

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的基本制度,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任何一部分也是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宪法为法制统一奠定基础;同时,只有在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之后,法律制度才会有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和监督守法等国家机关的组织才能按照宪法的指导原则确立起来,并逐步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

④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

宪法属于上层建筑,其产生、发展和实施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完成的,从根本上说要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宪法并不总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制定宪法虽然是为了确认并巩固新的国家政权以及新获得的个人的民主权利和自由等,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承认和保护革命阶级的经济基础。

⑤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宪法对法律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定权利和限制权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