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区
【答案】选区是由法律规定选举代表或议员时划分的基本单位。选区通常分为大选区和小选区两种,大选区指每一选区选出2名以上代表,小选区指每一选区选出1名代表。中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和工作单位划分,选区大小按每一选区选出1~3名代表划分。
2. 单位体制
【答案】单位体制是中国在革命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诞生出来的一种社会调控体系设立的组织形式。单位可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行政单位的附属物。无论是社会学上还是经济学上看,市场经济对单位体制冲击都是巨大的。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有如下特点:①单位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②单位组织的政治特征不变;③控制单位的基本手段不变。
3. 契约论国家起源说
【答案】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平等、财产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但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所以当它的成员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申诉和裁决。于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组成“公民社会”,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政府就是应保护财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也持类似看法,著有《社会契约论》,专门讨论国家和政府的起源问题,但是社会契约论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国家和政府的起源。
二、简答题
4. 简述我国人民政协的组织总则。
【答案】(1)政协的组成
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界的代表。台湾司胞、港澳同胞、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凡赞成政协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同意,可参加全国委员会。个人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邀请。亦可参加全国委员会。每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决定每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时,由本届常委会协商决定。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每届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地方委员会常委会协商决定。
(2)全国政协的组织机构
①全国政协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②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临时召集。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有: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选举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本会重大工作方针、任务并作出决议;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全国政协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全国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③全国政协常委会。职权有:
a. 解释政协章程,监督章程实施;
b. 召集并主持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 c. 组织实现政协章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规定的任务:
d. 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查通过提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国务院的重要建议案;
e. 根据秘书长的提议,任免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f. 协商决定本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的变更以及下一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
g. 决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井任免其领导成员:
h. 联系和指导地方政协工作。
③全国政协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机构,由常务委员会决定。这些委员会将作为全会闭会期间委员们经常活动的工作机构。它们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其体组织实施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2)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
①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不设秘书长。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的主席主持常委会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委会重要H 常工作。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可以按照需要设立副秘书长一人至数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委员会设立办公厅。其他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委会决定。
②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其职权有:选举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有关的决议;参与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委会由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常委会的职权有:
a. 召集并主持政协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 b. 组织和实现人民政协章程规定的任务和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全国性决议以及上级地方委员会
所作的全地区性的决议;
c. 执行本级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
d. 在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议通过提交同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或人民政府的重要建议案;
e. 根据秘书长的建议,任免地方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f. 决定地方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正副职领导成员。
(4)政协委员的权利义务
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地方委员会对全国委员会的全国性决议。下级地方委员会对上级地方委员会的全地区性的决议。都有遵守和履行的义务;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关系和上一级政协对下一级政协的关系是指导关系。全国政协自第六届起,加强r 对地方政协的联系和指导。多次召开专业性工作会议。组织各地方政协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研讨共同性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会多次就需要各级政协共同贯彻执行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作出决议。全国政协各工作机构也逐步加强了与地方政协相应机构之间的经常联系与协作。有些工作机构还同有关的地方政协联合组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方面也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5.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容。
【答案】(1)政治与国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夺取国家权力和巩固国家权力。
(2)政治与阶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政治的主体是阶级或阶层,政治是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谋求自身的利益而展开的阶级与阶级、阶层与阶层、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阶级社会,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阶级与阶级的斗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的实质则是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政治;其次就是强调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这种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也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再次,强调政治和经济的融合与统一。
(4)政治与管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政治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政治的内容而言,可以说政治就是管理。当然,这种社会管理职能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政治的实际内容,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主要就是政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主要是一种管理活动。实践证明,政治和管理也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政治具有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在无阶级社会,存在管理也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