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答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在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15H 期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组成。
2.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其具体内容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札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一国”是“两制”的前提。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必须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统一,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 议行合一
【答案】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间工作关系上的体现。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创造的政权组织原则,其基本内容是:(1)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2)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
二、简答题
4. 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
(3)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5)监督国家机关。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中国国家政权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中国的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据一定比例,且其常务委员会和主要领导职务都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全国人大召开时的代表团会议成立党组,中国共产党由此控制了全国人大的议题和议程。
另外,中国共产党享有人事任免提名权,向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推荐候选人,选举担任国家机关的重要职务。
(2)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元首的关系
中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通常由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书记担任。
(3)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军事机关的关系
中国实行党指挥枪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的人民军队也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的。此外,享有军权的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领导人就是国家主席兼任,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书记担任国家军队的统帅。
(4)中国共产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总理是行政首脑,其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6. 简述我国党政关系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答案】(1)党政关系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理如下:
执政党与政府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现实问题。执政党如何明确政党职责,保持自身执政地位,如何动用政党资源来实现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与有效化,如何达到政治资源配置权力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尽管改革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只要它符合政治文明的发展轨迹,这种改革仍应继续进行。实践证明:党政合一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执政党的有效领导,也不利于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现实迫使党政关系进行必要调整,以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关系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
①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由执政党作出,国家行政机关仅仅是执政党的执行机关,没有独立性。尽管党政职能有所分离,但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执政党的决策组织功能与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组织功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有学者称这种党政连体的系统为“党政双轨行政结构一功能系统”。
②执政党掌握国家行政机关人事权,包括选举职务人选的推荐,任命职务人选的确定,行政机关没有自身高级领导职务任命权。国务院组成人员候选人由中共中央推荐,并经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投票产生;国务院副部级领导人员的任命,按组织程序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査。
③各级党组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办公会议或常务会议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党政关系改革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执政党组织仅仅是一个政党组织,不是国家行政组织。执政党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功能是代表绝大多数公民的意志,间接管理重大的国家与社会事务,而整个社会的事务却又显得具体而复杂,所以这部分事务只能由国家行政组织直接处理。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须依托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基础上,但不能取代国家行政机关而直接进入各种操作程序中。
②执政党在权力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有效监督。现代国家大多实行政党政治,但这种政党政治并不表明政党所行使的权力具有无限扩张性。为了抑制腐败,避免或减少执政党出现差错,执政党应将一般事务的管理权归还给国家行政机关,切实履行执政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有效监督。
③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应将重点放在协调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而不应将重点放在国家意志执行。在目前中国,政党则是既在政府内部又在政府外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政府内部与政府外部的工作应该有所区别,既然存在着国家行政机关,就有必要明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与职责,并充分发挥国家行政机关的作用。执行国家意志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这种任务不能任意由政党组织来完成。由于执政党功能出现变化;执政党的机构设置也应作出相关调整,不应设置与国家行政机关相对应的机构,改革传统的政党组织体制与领导体制. 构建与市场经济政府高效目标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
④执政党的思想领导与人事安排权的变化。执政党应将重点放在自身党内的宣传上,凭借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与引导社会,并通过政治领导与组织领导对行政机关施加适度的影响。这样,执政党的人事安排权更多的体现在选举候选人的确定与主要领导职务的任命上,不应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一般人事任命上。
党政关系是整个政治体制中的有机一环,对这一问题处理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同样会影响到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市场等关系的构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民主与法制建设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前提下,党政关系规范化将会有一个重大突破。
7. 简述中国政府的组织原则
【答案】从宪法的规定来看,中国政府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这些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并依法进行活动。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三个方面:
(1)责任制原则
责任制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自己的职权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权和负有的责任。现行宪法有关责任制的规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责任制,另一种是首长责任制。
①集体责任制。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等合议制机关,都实行集体责任制=其基本特点是:合议制机关在讨论和决定问题时,要经过集体讨论,由集体作出决定,通过决议,集体负责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