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主集中制

【答案】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的正确关系,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有: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机关的关系来看,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

2. 议行合一

【答案】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间工作关系上的体现。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创造的政权组织原则,其基本内容是:(1)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2)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

3. 政治协商机关

【答案】政治协商机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涉及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的诸多关系。

二、简答题

4. 简述政治亚文化的影响。

【答案】(1)政治亚文化的定义:

政治亚文化是政治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所谓的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地域、年龄和性别等的不同,产生了有别于主流政治文化整体性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并在政治体系中起着一定影响作用的政治文化。主要类型有冲突型、协调型和混合型亚文化。

(2)政治亚文化的影响:

①丰富政治文化的内容。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条件下规定者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在这个政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政治文化类型。政治亚文化和主流政治文化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政治文化。

②发挥凝聚、消解和制约的作用。政治亚文化能够在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影响下,凝聚一定的政治力量,消解和制约一部分政治文化所代表的政治力量。

③政治生活的自由民主程度。自由民主的社会,其政治文化环境必定是多元的,自由民主的程度越高,政治文化环境也越多元。政治亚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自由民主的标志。

④影响政治稳定。然而,政治亚文化的畸形发展,也会导致诸多问题,如走向极端,反叛主流价值观,不断冲击主流政治文化的地位,造成社会动荡。

5. 如何理解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政府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其主要体现在:

(1)国家代表机关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由代表机关民主选举产生,一切国家机关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机关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受人民委托,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集中统地行使国家权力;

(3)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上下级国家机关之间实行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和高效运转。

6. 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由各党派、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人员组成的代议机关,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大代表大多来自基层,他们平时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心声。人民代表除在全体会议上反映民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管道联系群众、反映民意。

(2)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议会政治。它通过议会将民意聚合、提炼并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以此作为规范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的依据,尽管现代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民主化,如全民公决、新闻言论自由、地方和基层自治等,但议会仍然是实现民主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宪政民主,应该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在现代社会,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政府对选民负责,政府存在以选民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选民授权为依托;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再由议会产生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政府存在以议会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议会授权为依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还未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各级代议机关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也就成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和依托。

(4)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中国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民族国家的有效整合. 它客观要求在政治制度上建立起一套既能体现人民民主权利,又能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表达和整合各地域、个阶层、各职业、个民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全国各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至少有一人参加全国人大的工作,地方各级人大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

(5)人民代表大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实践表明,议会政治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治运行方式。议会具有多元包容性,各政党、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精英人士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可以通过议会政治进行公开的政治辩论和竞争。比起政变、恐怖、暴力等非法斗争,议会斗争要文明得多;比起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行为,议会斗争要规范得多。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的多元利益诉求提供了表达管道,为沟通政府与社会联系、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完善,它将使政府有所约束、公民有所遵守、社会有所规范、国家有所秩序,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7. 什么是宪政?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宪政:

宪政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个人自由为宗旨的政治体制,是指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宪政的实施首先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同时要保障公民的权利。按照学者萨托利的说法,只有当一部宪法是以保障个人自由为目的的“保障性宪法”,并能够得到有效施行和维护的时候,施行这样的《宪法》才能称之为宪政。

宪政的内涵:①宪政以“法之法”的宪法为基础;②宪政意味着对于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制度安排,它保障公民权利并制约政府权力;③宪政是法治的政治秩序;④宪政包含着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

(2)宪政和宪法的关系: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从根本上讲,宪政确立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拥有一部有形的宪法,而更重要的在于与宪政的基本要求相统一的宪法的从价值基础、政权结构及其保障机制等实质内容。

②在形式上,宪政有赖于宪法。而在理念上,宪法形式也脱离不了人们对宪政所追求的理想价值成分。宪法一旦颁行就成为实施宪政的依据,指导宪政建设的运行。而宪政所负的使命是,旣要实施宪法,又要完善发展宪法。这里,宪法和宪政具有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宪政对于宪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是防止列宁所说的“虚假宪法”产生的唯一手段。列宁指出:“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宪政是宪法的支柱、动力和灵魂,有宪法而无宪政,宪法便失去其真实性、有效性;其次,宪政是验证宪法“正当性”的关键环节。宪法的“正当性”特指宪法内蕴的应然价值取向,宪法规范应体现公认的立宪主义的宪法观念和精神,表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总之,实行宪政在正常的条件下,固然是以正当性的宪法为前提,无宪法即无宪政,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