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09,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当代新闻写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素描

【答案】新闻素描又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它是以“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这是新闻素描的基本特点。

2. 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3.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4. 路透通讯社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至今,路透社对于自己的定位仍首先是“商业和专业信息的信息源”。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5. 新闻客观性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

6. 新闻述评

【答案】评述性消息是指以夫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来揭示其本质意义。评述性消息的任务是既报道新闻,又解释新闻。述评新闻产生于20世纪初,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分成两支:①坚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着新闻事实作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揭示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②以评为主,虽然也记叙一些新闻事实,却往往以新闻事实为例证,侧重于阐述观点、见解。由于这后一种述评以“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近些年人们通常把它归入新闻评论文体,称为“新闻述评”或“述评”。而前一种,由于以报道为主,附带议论,所以仍视为新闻报道文体,称为“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

7. 新闻结构

【答案】新闻结构是指消息组织材料、安排内容的方式,是体现体裁特征的重要因素。多数消息包含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四个部分,一般按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和简明扼要、脉络清晰的要求组织成有机整体。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结构、时序结构、逻辑结构、导引结构等形式。一条消息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往往是综合考虑新闻事实本身的联系、媒介的传播特点,以及更好体现报道意图等诸多因素的结果。

8. 传播产品

【答案】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传播是新闻的活力,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新闻得以生存的形式。对报纸来说,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写出来,只有上报刊登了,也就是说传播出去了,进入了读者市场,它才可能发生作用。如果被压下不发,没有见报,那么它就失去了传播的前提,也就丧失了新闻的生命力。对那些已经进入读者市场的新闻报道来说,有多少读者阅读了这篇稿件,阅读后的反映如何,则决定着这篇稿件传播面的宽窄以及传播力的强弱。新闻报道的接受者是读者,新闻报道的市场在读者,西方新闻学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而流通的。”即读者是买主,办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

二、简答题

9. 谈谈动态消息的特点。

【答案】动态消息是报道“事件”的主要方式,是消息体裁的“正宗”。一般谈论消息,主要是指动态消息而言。我们研究动态消息,应注意它的这样几个特点:

(1)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

动态消息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社会与自然界的最新变动,传递最新信息。这一任务要求它着眼于“现在”,着眼于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着的这件事。动态消息基本上是将报道重点限定在事发当时这个时空段上,其内容比较单一、单纯。动态消息也要交待必要的背景,不过,

其背景大都是烘云托月。为说明“事件”服务的。

(2)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

在这一点上,动态消息相当于西力一新闻界所说的“纯新闻”一一“一种不加评论等(主观色彩)、原原本本报告事实的新闻。”

(3)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动态消息是新闻报道的尖兵,是先头部队。首先是由它将新的事实、新的信息正面传达出去,其他类型的报道,可以说都是动态消息的补充和策应。客观上的这一分工,也要求动态消息必须将时效放在首位。

10.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答案】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

(1)开门见山

这种开头与消息导语有类似之处:几句话概括叙述通讯的主旨,给人一种概貌式印象,使人产生阅读兴趣。

(2)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无论用对比的手法还是转折的手法,这些通讯的开头突出了引人注目的中心事实,立即将悬念推给了读者,使人不得不看全文。

(3)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一开头便将尖锐的现场镜头摆在读者面前,一石激起,先声夺人。

(4)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 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11.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非事件性新闻的日益增多在于其特殊的传播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大世界”更为关心,“信息欲”也更为强烈,单纯报道事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媒体肩负着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的重任。非事件性消息报道内容的无限性拓展了新闻报道的领域和范围,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促使记者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主动寻找报道题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趣味性、情趣是“读物”的主要特色,一部分富有人情味、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喻悦。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