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新闻写作(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概述型导语
【答案】概述型导语是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这是用得最多、也较易把握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称为“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
2. “布坎南式导语”
【答案】“布坎南式导语”是曾作为《迈阿密先驱报》的刑侦记者,埃德娜·布坎南擅长的一种新闻导语写作方式。“布坎南式导语”把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相结合,在同一个导语段或导语部分中,先有现场的描述,后有结果的提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又称结合式导语。
3.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4. 亲历事件
【答案】亲历事件是指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的。
5.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6. 通讯结构
【答案】通讯结构通常是指通讯的表现形式,又称“通讯的骨架”。从外部形式的特征来看,通讯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没有消息较固定的“格式化”的结构,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通讯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
格来安排,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由十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难度较大。
7.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8. “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
【答案】“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达到具体真实,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遵循新闻的基本属性一一真实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强调的是新闻与事实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二、简答题
9. 预测性消息的地位如何? 采写预测性消息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报道尚未发生但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1)预测性消息的地位
①预测性消息使媒体突破“马后炮”式的思维模式,既重视“现在”,也关注未来,以防患于未然的姿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探索和提供新闻信息,是媒体干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预测性消息有助于科学决策。上至国家领导机构,下至基层单位,社会各界,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制定某个计划、采取某种行动之前,都有一个决策的问题。科学决策是成功的前提,国家大事尤其如此。
预测,无论是近期、中期,还是远期预测,都可以根据已知事实为决策者事先微缩一个未来世界、未来环境的蓝图,提前标示出暗礁,指出可行的航线,以利决策者倾听关于未来的警告和建议,少走弯路。
③预测性消息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由于经济的、教育的,以及管理上的种种因素,人类容易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近视”是一种顽症,尽管已有不少教训,人们不同程度地仍在重蹈覆辙。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预测性报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2)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求
(1)及早预测
记者要有忧患意识,经常关心、思考社会问题,及早发现隐患以及其他有关未来的信息,及早采写预测性新闻,以使这种新闻更好地发挥决策参谋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2)他人预测
预测性报道是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的客观反映,不能是记者出面预测。预测性消息的写作,应注意交待预测的行为主体,以显示新闻的客观性,增强预测的说服力。
(3)权威预测
为了发挥决策参谋的作用,预测主体应当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人物,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新闻的影响力。
(4)深度预测
①避免简单化,消息中不仅报道预测性结论,还要反映预测者对问题的分析和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
②预测到位,记者在采访阶段就应不断地探询“将会怎样”,使预测性意见直接同社会生活、同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5)审慎发稿
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发稿必须审慎,记者应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历史的预见性。
10.为什么说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答案】通讯虽然在素材、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消息有较大的差异,在时效上也稍逊于消息。但是它与消息有一个共同点,即同属于“新闻报道体裁”。换言之,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尽管通讯材料的细腻和文笔的优美与文学作品有相似之处,但人们阅读通讯时,很明白自己在读新闻而非在读文学作品,相信它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在这里,“真实存在’,、“真人真事”是通讯立身的根本。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属于新闻报道文体,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
(1)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讯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均应属实。
(2)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对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尽管通讯篇幅长、内容详细、完整,采写需要的周期长,但因其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处于“现在时”的新闻人物,因此必须讲究时效性。
(3)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它是否传播了对受众有用的信息。
11.特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写作的要领是什么?
【答案】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