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综合考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微管相关蛋白(MAP )
【答案】微管相关蛋白(MAP )即微管结合蛋白,是指一些与微管密切联系,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装配并能增加微管稳定性的蛋白,包括
和树突的不同形态。
2. 通讯连接蛋白等。微管相关蛋白多分布于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中,一般认为与骨架纤维间的连接有关,可能决定了轴突
【答案】通讯连接是指以细胞之间建立的连接通道为基础的细胞连接方式,这种通道既使细胞之间彼此结合,又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联系,即依靠某些亲水分子或离子在通道间的流动沟通信息。例如,广泛存在于人体及动物各种组织间的间隙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等都属于通讯连接。
3. 基粒
【答案】基粒
的微管性结构,平均大小为是指位于鞭毛和纤毛根部,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呈圆柱状其壁由9组微管三联体组成,包括完全微管与不完全微管。胞质动力蛋白。中心粒和基粒是同源的,在某些时候可以相互转变,且都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4. 残质体
【答案】吞噬体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水解消化,最终不能被消化的残余部分留在溶酶体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5. 第二信使
【答案】第二信使是指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细胞质溶质内形成或向细胞质溶质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负责将信号传到细胞内部,如
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
6. 减数分裂
【答案】减数分裂是指细胞仅进行一次DNA 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仅发生于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整个过程分为减数分裂I 和减数分裂II 两个阶段。
等。第二信使通过其浓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
7.
【答案】
的中文译名是衔接蛋白,是参与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组装的一种蛋白质,相
3对分子质量为100×10, 在网格蛋白和受体的细胞质结构域间起衔接作用,可分为参与反面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处形成的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的组装。
8. cyclin 和分别
【答案】cyclin 的中文名称是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是一种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能与CDK 激酶的催化亚基结合,协助蛋白激酶完成催化功能,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是浮动的,呈周期性变化,在不同周期,有着不同的浓度。
二、简答题
9. 海胆的细胞周期蛋白B 是如何鉴定到的?
【答案】实验中将同步化的受精的海胆卵细胞培养在有放射性氨基酸的培养液中,每10取样一次分离纯化蛋白质,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进行蛋白质分析。结果发现,经过几轮细胞周期之后,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的量稳定增加。其中有一种蛋白峰在有丝分裂的早期特别高,但是到了有丝分裂后期就急剧下降,然后在下一个细胞周期又慢慢积累直到有丝分裂前达到高峰,这种蛋白质后来被命名为细胞周期蛋白B
非洲爪蟾中分离了同源的细胞周期蛋白B 的科学 克隆,然后用这种作探针从克隆,最后用周期蛋白B 制备的抗体证明了非家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海胆中分离了细胞周期蛋白B 的洲爪蟾中的的一个亚基的确是细胞周期蛋白B 。
10.试述真核生物转换的机制。
【答案】真核生物成的是无活性的
的前
然
后在的转换实际上就是然后在激酶
和的完全激活。与周期蛋白B 结合,形
磷酸化,形成的是无活性
使一
磷酸化起的作用下,
将的和磷酸酶的作用下,
将位的磷酸脱去,形成活性系列的底物发生磷酸化,进入M 期。由此看来,位的磷酸化起抑制作用,
激活作用。
11.溶酶体对于细胞和生命个体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强烈消化作用,这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微生物的侵染等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清除功能: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溶酶体酶缺失或溶酶体酶的代谢环节故障,将影响细胞代谢,引起疾病。如台-萨氏等各种储积症。
(2)防御功能:机体被感染后,病原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从而发挥吞噬、消化功能,消灭病原体。
(3)其他功能:
①营养作用一一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
②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
③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
④精子的顶体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受精过程发生顶体反应,促进受精。
12.请简述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和它的基本结构。
【答案】(l )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
①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将染色质铺展在电镜铜网上,通过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 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一系列核小体彼此连接的串珠状结构,串珠的直径为
②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时,发现绝大多数DNA 被降解为大约200bp 或其整数倍的片段。如 果用同样方法处理裸露的DNA ,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
③应用X 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llnm 、高6.0nm 的扁圆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
④微小染色体分析。用病毒感染细胞,病毒DNA 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结
的DNA 为环状,周长约若相当合,形成串珠状微小染色体,电镜观察
(2)核小体的基本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 左右的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
白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
相对分子质量为
成,包括两个和两个 由四个异二聚体构于一个核小体,则可形成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
③147bp 的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锁住核小体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两个相邻的核小体之间以DNA 相连,典型长度60bP , 不同物种变化值为
13.为什么说在核糖体中rRNA 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答案】核糖体中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的原因如下:
和核糖体RNA (rRNA )组成的,r 蛋白主要分布在核糖(1
)核糖体是由核糖体蛋白不等。 ⑤组蛋白和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体的表面,而rRNA 则位于核糖体的内部,二者依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2)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催化蛋白质合成的活性部位包括A 位点、P 位点、E 位点和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中心,而这些催化位点占核糖体结构成分的研究表明A 位点、P 位点、E 位点主要由rRNA 组成,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中心仅由23SrRNA 组成。
rRNA 是核糖体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由此可见,核糖体的催化中心主要是RNA ,也对RNA
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这一假说提供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