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X23生物综合之细胞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协助扩散

【答案】协助扩散

属于被动运输。

2. 配体门控通道。

【答案】配体门控通道是一种需要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启的闸门通道,属于离子通道的一种,这种通道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当受到某种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的作用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

3. amitosis

【答案】amitosis 的中文名称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这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大区别。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然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4. 单能干细胞

【答案】单能干细胞成某一种类型能力的细胞

5. ATP synthetase(ATPase )。

【答案】ATP synthetase又称F 1-F 0-ATP 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是跨膜的通道蛋白,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或者说在它的引导下,质子通过膜来驱动从

6. 胞质分裂和无机磷酸合成 又称定向干细胞指仅具有分化形 是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的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胞质分裂是指在细胞分裂末期时,通常于核分裂之后接着发生的胞质体的分裂。根据生物种类的不同,胞质分裂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于细胞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群移到两极之后,纺锤体的中间区域分化为膜体。在末期,从纺锤体中部形成细胞板;二是在动物细胞中,于细胞分裂的末期,赤道板位置上的表层细胞质部位向中间凹陷溢缩。另外,在一部分植物细胞中,以及在酵母出芽和粘菌的孢子形成时等,可以看到有介于这两种类

型之间的中间型。

7. 胞膜窟(caveolae )。

【答案】胞膜窟(caveolae )是指一种相对有序、结构相对稳定,直径

区。胞膜窟在细胞的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8. 细胞分泌。

【答案】细胞分泌是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将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而又非内质网组成部分的蛋白质和脂通过小泡运输的方式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和分选运送到细胞内相应结构、细胞质膜及细胞外的过程。分泌的物质包括各种酶类、激素、神经递质、局部介质、血清蛋白、抗体,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在植物包括细胞壁成分。分泌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的物质主要是供细胞内使用;另一种是要通过与细胞质膜的融合进入细胞质膜或运输到细胞外。

的质膜凹陷

二、简答题

9. 自由基学说的实验基础是什么?

【答案】以实验动物的寿命作为整体实验的标记物,用饮食技巧来研究自由基与衰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饮食中减少某种可以提高自由基水平的化合物,如减少铜离子或不饱和价键的化合物,从而减少自由基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另一方面,加入某些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自由基反应,清除自由基。如

硫基乙胺

生育酚。词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可増加小鼠、大鼠、果加到雄性小鼠的饲料中,在断奶后很短时绳、线虫的寿命。如:

间开始喂小鼠可增加平均寿命相当于人的平均寿命从73岁增加到95岁。

10.如何证明细胞程序死亡受到相关基因的正、负调控?试以线虫为例作简要说明。

【答案】(1)线虫发育过程中有131个细胞注定要程序死亡,已经证明有11种基因与该程序死亡有关,其中3种与程序死亡的开始有关。

(2)其中

细胞可以生存,(3)和和基因是细胞程序死亡所必需的,在

属于正调控基因。 和行使负调控。因为观察到表达的突变株中,上述细胞不进入和突变株中,原来要死亡的基因对程序死亡,而在野生型中这些细胞要凋亡。

11.试述纤毛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纤毛和鞭毛是真核细胞表面的具有运动功能特化结构。

(1)纤毛和鞭毛的结构:是细胞质膜所包被的细长突起,内部由微管构成轴丝结构。由基体和纤毛轴丝两部分组成。纤毛轴轴丝为“9+2”排列微管,即外周9组二联体微管+中央鞘包围的2根中央单体微管。外周二联体微管由A ,B 亚纤维组成,A 亚纤维为完全微管,B 亚纤维仅由10个亚基构成。中央微管均为完全微管。基体的微管组成为“9+0”,无中央微管。

(2)纤毛和鞭毛的运动机相关的滑动学说被普遍认可:纤毛运动由轴丝介导的相邻二联体间相互滑动所致。由一个二联体的A 管伸出的动力蛋白臂的马达结构域在相邻的二联体的B 管上“行走”。

12.什么是肝细胞解毒? 肝细胞解毒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1)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能够对外来的有毒物质,如农药、毒素和污染物通过氧

化、还原和水解,使有毒物质由脂溶性转变成水溶性而被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肝细胞解毒作用。

(2

)肝细胞解毒作用需要氧和

NADPH 转变成而且每氧化一分子底物,要消耗一分子的氧,进而将由于这种反应的一个氧原子出现在产物中,其他则存在于水分子中,将催

它是光面内质网上的一类含铁的膜整合蛋白。因在

细胞色素波化这种类型氧化作用酶称为混合功能的氧化酶。混合功能的氧化酶系统类似一条呼吸链。由几个组分组成,核心成员是细胞色素内质网膜蛋白的

铁原子被占细胞总蛋白的

还原一氧同细胞色素长处具有最高吸收值,因此而得名。细胞色素是肝细胞光面内质网的主要膜蛋白,约占光面

参与有毒物质以及类固醇和脂肪酸结合一细胞色素中的的羟基化。羟基化涉及四个基本反应:被氧化的物质同细胞色素结合一底物结合一个氧原子被氧化. 另一个氧

原子用于形成水。被氧化的底物由于带上轻基,增强水溶性,容易被分泌排出。

13.为什么说在核糖体中rRNA 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答案】核糖体中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的原因如下:

和核糖体RNA (rRNA )组成的,r 蛋白主要分布在核糖(1

)核糖体是由核糖体蛋白

体的表面,而rRNA 则位于核糖体的内部,二者依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2)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催化蛋白质合成的活性部位包括A 位点、P 位点、E 位点和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中心,而这些催化位点占核糖体结构成分的研究表明A 位点、P 位点、E 位点主要由rRNA 组成,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中心仅由23SrRNA 组成。

rRNA 是核糖体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由此可见,核糖体的催化中心主要是RNA ,也对RNA

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这一假说提供了佐证。

14.细胞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所有的细胞都有恒定的大小。一个细胞的体积有其最小极限,这一极限决定于要容纳下细胞独立生活最基本的成分。细胞的直径在理论上不会小于50〜70mn 。同样,细胞的体积也不能过大。制约着细胞大小的因素有:

(1)细胞的核质比与细胞大小有关,决定细胞上限。每一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一定的,能控制细胞质的活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细胞质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2)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与细胞大小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成反比关系,若体积过大,则相对表面积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势必减弱。故细胞体积不会无限增大。

(3)细胞内物质的交流与细胞大小有关。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是有时间和空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