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109中药学院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肌球蛋白
【答案】肌球蛋白链,
具有
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活动。
2. MTOC
【答案】MTOC 的中文名称是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具有起始微管组装和延伸的细胞结构,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和位于纤毛和鞭毛基部的基体等。MTOC 不仅为微管提供了生长的起点,而且还决定了微管的方向性。靠近MTOC 的一端由于生长慢而称为负端;远离MTOC —端的微管生长速度快,称为正端,所以正端指向细胞质基质,常常靠近细胞质膜。
3. 细胞分化
【答案】
细胞分化
是指在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
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4. 活性染色质
【答案】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其核小体构型发生构象变化,往往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便于转录调控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以及
5. 膜骨架
【答案】
膜骨架
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的滑动。
是微丝的化学组成之一,有1杆部和2个头部,每个头部2条轻
酶活性。头部具有肌动蛋白结合点,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在粗肌丝中作为一种收缩
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由纤维
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项生理功能。
6. 程序性细胞死亡
【答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现象,是主动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是生物体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的细胞“自杀”机制,其重要作用是清除多余的、受损的、癌变的或微生 物感染的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类型有多种,细胞凋亡只是其中之一。
7. 光反应/暗反应
【答案】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
囊体。
第 2 页,共 19 页
和
的过程。光反应包括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个主要步骤。光反应的场所是类
暗反应是固定反应,在这一反应中,
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和这两个高能
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由于这一过程是在黑暗条件
下进行所以称为暗反应。暗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结束于细胞质基质。 8.
酶活化蛋白
【答案】
酶活化蛋白
是一种含有蛋白的
结构域,可与被活化
蛋白从活
受体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结合的蛋白,
它的功能是增强化状态到失活的转变,从而与信号转导相关。
酶活性,促进
二、简答题
9. 简述光面内质网的作用。
【答案】虽然在大多数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相似,但其酶的种类和含量等都有差异,不同类型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各有不同,
主要功能为:
(1)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细胞所需要的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膜脂都是在内质网中合成的;
(2)光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主要化学修饰如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与二硫键的形成等;(3)光面内质网参与新生多肽的折叠和组装;
(4)内质网具有解毒作用,肝脏中的光面内质网中还含有一些酶用以消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擦湖南省的有害物质;
(5)肌细胞中特化的肌质网与肌肉收缩有关,肌质网具有储存后将
释放出来,促进肌肉收缩。
的功能,当肌细胞受刺激
(6)内质网还为细胞质中的很多蛋白,包括多种酶类提供了附着位点。
10.简述高尔基体在蛋白质、脂质和糖三大类物质合成与加工等方面的主要功能。
【答案】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有:
(1)与蛋白质相关的功能:对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如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酶解加工。
(2)与脂质相关的功能:内质网合成的一部分脂质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等部位运输。
(3)与糖类相关的功能:
寡糖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加工,使蛋白质或者脂质添加特定的单糖,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或糖
脂;
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还合成和分泌多种多糖。
第 3 页,共 19 页
11.研究细胞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答案】目前用于细胞或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和手段有以下几种:(1)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2)探索细胞超微结构的电子显微镜技术;(3)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的X 线衍射技术;(4)用于分离细胞内不同形态大小细胞器的离心技术;(5)用于培养具有新性状细胞的细胞融合或杂交技术;(6)使机体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繁殖的细胞培养技术;(7)能对不同类型细胞进行分类并测其体积、DNA 含量等数据的流式细胞光度术;(8)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细胞中的DNA 、RNA 或蛋白质进行定位的放射自显影技术;(9)用于探测基因组中某种基因是否存在、是否表达以及拷贝数多少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0)能将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核酸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等。
12.举例说明G 蛋白偶联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信号跨膜转导的通路及其作用机制。
【答案】G 蛋白偶联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信号跨膜转导的通路主要有两条:cAMP 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同时,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存在一个“双信使系统”,因而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1)cAMP 信号通路 ①信号通路:
激素
基因调控蛋白。
②作用机制:cAMP 活化PKA ,PKA 催化亚基转位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cAMP 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 )磷酸化,磷酸化的基因调控蛋白CREB 与核内CREB 结合蛋白(CBP )特异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与靶基因调控序列结合,激活靶基因的表达。
(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双信使系统”
,胞外信号分子与GPCR 结合,活化G 蛋白,进而激活磷脂酶C (PLC )催化和DAG 两个第二信使。
信号通路
a. 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
子b. 作用机制:
结合并开启内质网膜上
蛋白偶联受
体敏感的
通道,引起
蛋
白
磷脂
酶
结合蛋白(CaM )钙调蛋白依赖激酶基因调控蛋白。
释放并进入细胞质基质,
通过结合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如引起肌细胞的收缩。
②DAG-PKC 信号通路
a. 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G 蛋白偶联受体G 蛋白磷脂酶C (PLC )DAG 激活PKC 蛋白磷酸化或者促
b. 作用机制:
交换使胞内pH 变化等。 信号通路释放的
将细胞质中游离的蛋白激酶C (PKC )募集到细胞
水解生成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
依赖的蛋白激酶
质膜上,结合在质膜上的第二信使DAG 活化并激活与质膜结合的PKC , 接着PKC 作用于下游底物,引起多种细胞反应,如细胞分泌、肌肉收缩、细胞増殖分化等。
第 4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