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文物考古常识之文物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百炼钢
【答案】百炼钢是三国魏晋时所用的炼钢方法。此法采用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的方式,以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使得钢的组织致密,成分均匀,从而使各部位均保持合理含碳量的质量极高的钢。它鼎盛于魏晋时期,但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便有所减少。中国古代许多宝刀、宝剑都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三国时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 孙权有三把宝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为“百炼”; 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2. 新莽嘉量
【答案】新莽嘉量是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它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标准量器。其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材料。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衡制度等内容。每一种量器义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现仅见传世品藏于台湾省。
3. 汴梁城
【答案】汴梁城是唐朝时的一个地方首府名为卞州,后发展为北宋的都城,位于大运河中枢的今河南省开封市。全城共有郭城、皇城和宫城三圈城墙,三城南、北中门在一条直线上,乃全城的中轴线。宫城南中门丹凤建有五个门洞,门楼两侧有朵楼。皇城北部有禁苑良岳。城内建有“御街”,乃宫廷广场,其两侧有御廊和一些衙暑,两旁可任人行走和游玩。郭城和皇城的街道均作长巷式,两侧的住宅、作坊和店铺都临街开门。管理者把若干街巷组为一厢,每厢又分若干坊,城内有8厢121坊,城外有9厢14坊,进行管理。
4. 转山头
【答案】转山头又称“套山头”,是中国书画作伪方法之一。造假者将没有名气的山水画家的作品题款的上部,顺延远山轮廓全部剪去,再用同样的纸照原样按上,润色、改题大家名款,或者从字册中的旧款移来,这称为“转山头”。
5. 走马楼简牍
【答案】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牍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
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 李柏文书
【答案】李柏文书是前凉西域长史李伯于晋咸和三年(328)致焉曹王龙熙等几个国王的纸本墨迹书信稿,是前凉惟一有史书可证的重要人物的文书遗迹,是前凉简牍资料中最为集中、内涵最为丰富的文书资料。于1909年日本僧人橘瑞超在楼兰发现,现存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此书共有三件:一件残纸、一件9行和一件12行。残纸和9行件属十初稿,长23厘米,宽27厘米; 12行件为二稿,长23厘米,宽39厘米。文书的书法有笔画带有隶书的笔意,但已显露出东晋流行的行书风貌。文书是研究中国与西域关系史以及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对研究行书发展历史也有很高的价值。
7. 云梦秦简
【答案】云梦秦简是指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墓主为秦狱吏喜,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墓中简保存完好,共1100余枚。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秦律十)又种》等9种。秦律最为重要,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 天龙山石窟
【答案】天龙山石窟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相继开凿。洞窟开凿于东、西两峰山腰间,共有编号洞窟21个,以唐窟最多。东魏第2, 3窟为一组双窟,方形平面,覆斗顶,三壁三完式。北齐第1, 10, 16窟均有仿木式前廊,主室方形,三壁三完式。隋开皇四年的第8窟为中心柱窟,有仿木式前廊,中心柱四面开完。其余洞窟均为唐代所凿。石窑内采用圆雕法雕出佛像,华丽美观,世称“天龙山样式”。
二、简答题
9. 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
【答案】(1)直接染色的染料
直接染色的染料是指不需要媒染而直接使织物进行染色的染料,栀子、红花是典型的直接染料。
(2)媒染染料
在实行染色前先对织物进行媒染,便利以后染色的染色染料。媒染染料本身颜色并不明显或是单一色,通过媒染剂呈现多种颜色。在植物染料中,茜草是典型的媒染染料。
(3)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主要染料是靛蓝,是木蓝属植物萝蓝、松蓝、马蓝、吴蓝等植物的茎、叶发酵制成的。
(4)间色染料
间色染料,即套染染色法,包括黄与青套染的不同阶色的绿色,红与黄套染的小同阶色的橙色,红与青套然的赤青(紫)。
10.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
【答案】(1)由于出土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经全被水饱和,所以又被称为饱水漆木竹器。
(2)这些饱水漆木竹器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3)因而对于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
36. 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答:(1)含义
蔗糖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很容易进入饱水木材中,当水分失去后,由于蔗糖的浓缩结晶,可替代原来水分对细胞的支撑作用,保持器物的外形不再变化收缩。
(2)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①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具有可逆性,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11.什么是俑? 试从你的角度谈谈对俑的看法?
【答案】(1)佣
俑是指中国古代坟中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是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东周墓中出现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
(2)对俑的看法
①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庙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用的神物。
②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宋代以后纸冥器开始流行,陶、木、石质的俑开始渐渐减少。
③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