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文物(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孝堂山墓祠

【答案】孝堂山墓祠是东汉墓地祠堂。墓祠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物。墓祠主要记录祠主的经历和车骑出行、危厨宴饮、狩猎百戏等图像。孝堂山墓祠画像以阴线雕刻为主,技艺纯熟、简练传神,是汉画像石中少见的精品。

2. “有字甲骨”

【答案】有字甲骨是指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载体。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早期中国最古老成熟的一种文字。1898年世人首闻甲骨文,1899年甲骨文广为流传,1903年出现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次年出现考释甲骨文字的《契文举例》,1928年董作宾主持考古挖掘,而后经过十五次发掘,发现大量甲骨遗存。

3. 斗拱

【答案】斗拱,又称科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杨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的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4. 兔毫盏

【答案】兔毫盏是指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的建阳窑所生产的黑釉器建盏,建盏即“兔毫盏”,供宋代宫廷及统治阶级的上层士大夫“斗茶”,因此它又因“供御”而负盛名。它璨亮的黑釉表面“流淌”着细如兔毫的条纹。其成因是胎中的氧化铁高达9%,高温时部分铁质融于釉中,但在烧造的过程中釉有气泡,气泡又将铁带到表面。当温度达到1300℃时,釉就开始流动,同时又携带部分铁质流成条纹,待冷却时便析出赤铁矿的小晶体,由此形成“流淌”的条纹。

5. 秦简

【答案】秦简是指战国晚期的秦国与秦始皇时期的秦朝的竹简文书。重要的出土秦简有两批:一是“里耶秦简”,二是“云梦秦简”。“里耶秦简”是指毗邻重庆的湖南省里耶县(秦势力南渐西线上的一个据点)所出土的竹简,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尚在整理之中。“云梦秦简”是指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这1100多枚竹简的简文有《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日书》和《秦法律文书》等。其中《秦法律文书》保留了秦律的许多内容,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6. 玉衣

【答案】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最著名的两件是中山靖王刘胜和梁孝王墓中发现的两件金缕玉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两套保存完整的玉衣,各由2498和2160片玉片以金缕编缀而成,金缕用量为1100克左右和700克左右,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周密设计和精细加工。河南商丘永城梁孝王墓也发掘出土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玉衣殓葬制源于春秋战国,始于西汉末或东汉,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废止。

7. 文物鉴定

【答案】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文物鉴定又是一门专门学问,文物鉴定学是文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8. 西周青铜器纹饰

【答案】西周青铜器纹饰是西周早期因袭商人遗风,以动物和怪兽为主题的兽面纹为主,三层满花,对称而繁缛的一种纹饰。西周中晚期确立了周人的风格:主流上带状的、变体的图案花纹代替了原来通体满花的、写实怪兽; 植物枝叶纹的流行和个体形态的“交龙纹”的出现促使疏朗的二层花纹代替了繁缛三层花纹。这体现了周礼“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具有轻松融洽的特点。

二、简答题

9. 什么叫着色、涂布?

【答案】(1)着色

①着色工艺是生产具有装饰作用的色纸,最早的色纸出现在汉代。

②着色不同于染色(即染璜、染红),染色最主要是书籍保存得更长久、更完整,而着色工艺则是生产具有装饰作用的色纸。

(2)涂布

①涂布是把一种黄蜡涂在纸上,这种蜡纸称为“硬黄纸”或称“硬黄” (也有文献记载将染过璜的纸称硬黄)。

②涂布能使纸光亮透明,因而多用来临摹书画,提高纸的强度。

10.文物鉴定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文物鉴定,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文物鉴定的内容包括:

(1)质地鉴定

文物载体有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质地鉴定,为文物藏品的分类保管提供科学的鉴定

资料。

(2)辨识真伪

传世品、流散文物中往往混有赝品,有些作伪技术甚高,可达到以假乱真,以至有些甚至被收藏、收购。所以需认真鉴别真伪,以防以讹传讹,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文物断代

凡属文物均有它自身产生的年代,并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见证物。所以文物断代是文物研究的前提,如果文物时代判错了,其研究结果也必然是错的。

(4)评估文物价值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那么哪些物质文化遗存是属于文物,这就需要进行鉴定。

(5)评定文物等级

11.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法有哪些?

【答案】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便于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同时兼顾到文物保护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包括:

(1)按文物材料分为金、银、铜、铁、玉、石、棉、毛、骨、角等。

(2)按文物用途分为生活工具、生产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乐器等。

(3)按文物制造分类为织物、刺绣、珐琅、漆器等。

(4)按文物年代分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时期。

12.简述醇醚树脂连浸法的原理。

【答案】(1)概述

醇醚树脂连浸法是先用醇替换木材细胞组织中的水分,而后再用乙醚替换醇,最后让乙醚挥发掉。由于乙醚具有非常低的表面张力,其挥发时不会对脆弱的纤维造成威胁。在乙醚溶液中浸泡树脂,待乙醚挥发掉,树脂留于器物中起到加固作用。醇醚树脂连浸法非常适用于小件器物,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原理

从用来脱水的物质的性质来看,醇醚树脂连浸脱水定形首先是脱水,脱水过程中脱水剂的应用和脱水用的次序是根据相似互溶原理和表面张力最小原理。

①因水分子间有氢键,挥发时要克服氢键之间的结合力,因而沸点高(100℃)不易挥发,挥发时表面张力大。

②醇分子中也有氢键,但因醇中有一个氢被一个乙基所取代,因而醇中氢键比水少了一半,加之乙基有斥电子性,体积较大,因而醇的表面张力小,比水的表面张力小得多,由醇置换水从木质中挥发出来比水直接挥发出来时引起收缩也要小得多。

③醚中无氛键乙醚无氢键,所以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表面张力很小,不会引起器物干缩、裂纹、开裂、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