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8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15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20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25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案】由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存在失灵问题, 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失灵的问题, 而公共财政则是支持政府行使这些职能的主要手段, 而且其他手段的运作也都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 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其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
(1)资源配置职能。它是由政府的介入干预所产生的, 它的作用和特点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 引导资源的流向, 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进行全社会范围的再分配, 以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
(3)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又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供给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不能是营利性的市场运营主体, 不能参与市场的营利竞争, 因而也就决定了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只能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 不能超出这一领域而损害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2. 请简要说明増值税分为哪三种类型,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哪种类型的增值税?
【答案】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1)増值税按照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是否可以扣除及如何扣除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増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三种类型。
①生产型增值税:计算增值税时, 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的一类增值税。此时, 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増值额除包括纳税人新创造价值外, 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 即法定増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理论增值额和折旧额之和。
②消费型增值税:计算增值税时, 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
③收入型增值税:计算増值税时, 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只允许扣除将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的一类增值税。此时, 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
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増值税改革, 允许全国范围内所有増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行税额,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自此, 我国实现了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
3. 如何正确理解征税中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工作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而这两大原则在具体的征税实践中往往是很难兼顾的。
(1)税收公平、效率的理论内涵
①税收公平包括普通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a. 普通征税, 通常是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
b. 平等征税, 通常是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 即“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即“纵向公平”。
②征税的效率是指的是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征税效率包括两层含义: ③行政效率, 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
④经济效率, 它要求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 应有利于经济发展, 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2)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者的关系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 从总体上讲,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 影响了GDP 的增长, 尽管是公平的, 也没有意义。因为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 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 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所以, 真正的公平必须融合了效率的要求, 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 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因为税收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甚至还会引发社会矛盾, 从而使社会生产缺少动力和活力, 自然也就无效率可言。因此, 真正的税收效率必须体现公平的要求, 必须是大体公平的。
③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 就某一具体的课征活动来说, 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好的税制。
(3)在征税实践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①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 由于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因此选择效率优先, 低消耗高产出, 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②现阶段我国己经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开始兼顾效率和公平, 并且更加注重公平, 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増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公平。
4. 什么是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向税务机关披露有关信息, 并对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身份予以确认的一项涉税活动。
(1)含义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实行法定登记的一项管理制度, 其是税
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 也是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
(2)种类
税务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业与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证照管理、非正常户处理等, 相应地税务登记的种类包括
①开业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持有关证件, 分别向国、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由县(区)级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税务登记证。
②变更登记:纳税人办理开业税务登记后, 因登记内容发生了变化, 需要对原登记内容进行更改, 进而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
③停业、复业登记:体工商业户需要停业的, 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停业期限将满, 应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 办理复业登记。
④注销登记:纳税人发生破产、撤销, 被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地点变动等情况, 应携带相关资料向原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⑤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 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 其有效期为30日, 最长不超过180天。
5. 如何实现中央税与地方税结构的优化?
【答案】中央税与地方税的结构优化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博弈关系, 关键就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划分。
(1)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基本原则是税种的功能性质应当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相匹配:
①具有较强的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②税基具有较强流动性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税基流动性较弱的税种应划归地方政府; ③受益性较强的税种应划归地方政府, 受益性较弱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
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应当充分考虑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