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8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功能分区理论

【答案】功能分区理论是指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给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金融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部门,以谋求在一定量投人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的理论。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其特殊的经济区位意义。这就要求组织土地利用时,必须按照土地利用的特点来选择相应区位,进行合理功能分区,以此保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3.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饭,二要建设”

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

4. 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香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医乏,其规划体系并不区分城市乡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其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二个层面,对应地形成了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二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5.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用地面积的对比及其空间匹配关系,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程度及其生产结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结构,区域土地利用只有建立合理的结构,才能保持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的良险循环,从而使得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6.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7. 公众参与形式

【答案】公众参与形式是指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通过参与来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实现各种目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形式包括以下四种:无公众参与形式、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8. 城镇用地布局

【答案】城镇用地布局,就是在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来确定城镇土地的使用情况。在城镇用地规划阶段,合理的城镇用地布局不仅对城镇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地区优势的发挥和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简答题

9. 简述城镇地下空间布局与规划。

【答案】(1)地下空间的特点和可利用形态

①地下空间是传统地表平面土地管理的自然延伸和立体发展,地下空间具有供给稀缺性、利用相对分散性、利用方向变更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特点。

②地下空间的可利用形态有: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服务空间、文体服务空间、交通空间、公用设施空间、工业空间、仓储空间、防火防护空间、高层建筑设备的附属空间以及其他特殊空间(如文物保护、矿藏开采、埋葬等)。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规划包括基础专项技术工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基础专项技术工作主要指地下空间基础资料收集、分析以及需求预测; 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管线设施、工业设施、防灾防护设施等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以用地功能组织为基本内容,以地下空间规划结构为基本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地面地下的协调规划,对己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利用研究,统一解决地上地下空间建筑功能的不同性质组合,问题。

(3)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可沿用地面规划的“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逐级做出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控制的编制。统筹社

会资源,配合地面建设同步协调,对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段先行建设,形成规划实施的合理时序。

10.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土地用途管理。是指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的转换进行管理。

(2)土地利用结构管理。是指对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结构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布局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

(4)土地利用程度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水平进行管理。

(5)土地利用效果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产出水平、集约化水平进行管理。

11.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力一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整合到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来,即在县(市)域以上范围主要是编制区域规划。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两个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和协调,在区域规划确定了城镇体系后,再分别在所划定的城市区域编制城市规划(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在城市以外区域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3)将同时存在的数种规划,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旅游等规划纳入一个规划体系。

12.谈谈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看法。

【答案】(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一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①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里最重要的目标,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和确保耕地总量目标实现的要求,明确规划期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扩区面积指标,占补平衡的主要指标等。

②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根据优先满足国家、省和地方重点建设项日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原则,确定重点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使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③用地结构目标。对保障各业用地的基本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出总体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以及规划期内各业各类用地的比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