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统计检验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统计检验力又称统计功效,是指正确推断虚无假设

影响统计检验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种:

(1)总体的特征。两个总体的实际差异越小,假设检验就越难于检验出其差异,研究假设越难于确认为真(即接受),对统计检验力的要求越高。对于一个总体,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总体的变异程度越大,统计检验力越小。

(2)样本的容量。一般地,统计检验力与样本容量成正比,当

量的増大,统计检验力提高。

(3)显著性水平

当减小时,相应增大,就随之减小,统计检验力下降。

型错误,并作出合理的推论。 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有时可能出现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的差异不显著,即在显著性水平下接受的情况,这时应该考察统计检验力,避免犯

2.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炜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3. 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有何异同?

【答案】(1)前实验

①前实验是最为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因而效度很低,通常被称为“非实验设计”。前实验极少被采用,但它仍然具备了实验研究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实验处理和测量,而且它也是其他实验类型发展的基础。

②前实验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和静态组比较设计。

a. 单组后测设计是对一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然后再对这组被试进行观测,以评价实验处理的效果,可表示如下:

正误的能力。 时,随着样本容【答案】(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

其中×表示实验处理,o 表示观测。由于该设计没有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和影响,因而难以下结论认为实验×引起了实验结果o 。

b. 单组前后测设计较单组后测设计在实验处理之前増加了一次前测,可表示如下:

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这种设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后测中表现出来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前测导致的练习效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历史、成熟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带来的。

c. 静态组比较设计中,与接受实验处理的实验组相对照,设置了一个不接受处理的控制组,示意为:

这种设计由于控制组的设置,使历史、测量工具和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都得到了控制,但是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的选取和分配不是随机的,而且没有前测,这样就导致了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的差异不能肯定地归因于实验处理。

d. 真实验

真实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研究,它综合采取了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前测和控制组等方法对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而充分的控制。

e. 准实验

随着心理、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研究者开始重视在现实生活背景中进行实验研究。但是,在现场背景下难以对无关变量进行充分的控制,因而就不能满足真实验设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提出了准实验设计,以在现场背景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

4. 如何认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答案】(1)心理学的性质和地位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研究客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从总体上看,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有极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分支也很多。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教育科学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应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的研究。教育科学的分支也很多。

5.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观察有何不同?

【答案】(1)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因此,在观察前研究者通

常要根据研究任务来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条件、观察范围和观察方法,以保证观察有目的地进行。

(2)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3)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观察不适用于过去的事实现象。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共处于一个研究体系中,这使得观察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观察客体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真实而详细的资料。

(4)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中,一个研究者能不能观察到或理解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他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他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不同,观察的结果和对其的解释就可能不同。此外,研究者的个人感情色彩也会影响观察的结果。

(5)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观察工具可分为人的自然感觉器官和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借助观察仪器,可以克服人感官的生理局限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度和感官的反应速度,消除感官的某些错觉,因而,观察仪器实质上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放大或延伸。

6.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答案】(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分为许多类型,比如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等。观察法能获得大量生动直观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研究结果也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外部效度较高。但观察法易受无关变量影响,且观察结果难以深入量化分析,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增强其科学性。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是,实验法的人为性及实验者效应又常受到批评。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访谈法的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访谈程序的制定、访谈对象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择与训练等方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