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口语报告法有哪些主要类型?结果处理的要点是什么?
【答案】口语报告法就是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根据被试口语报告的时间划分,口语报告法可分为当时口语报告法和追述口语报告法两种基本类型。
①当时口语报告法要求被试在完成某种任务的同时用言语描述、报告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主试随着被试的内在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收集其当时心理活动的真实数据资料。
②追述口语报告法是让被试在完成某种任务之后,用言语描述、报告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追述口语报告出来的信息是来自其长时记忆之中。被试所追述的内容除去记住的东西外,被试也可能有意无意做出一些推论。所以追述口语报告的结果不如当时口语报告的结果可靠,在认知研究中采用较少。
(2)根据被试口语报告的方式,将口语报告法分为有结构口语报告法和无结构口语报告法。
①有结构口语报告法对被试报告的内容和报告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
②无结构口语报告法则事先对被试只有一个非常一般的指导语,不提出任何具体的指示和要求。
口语报告法的结果处理包括转译、编码和分析:
(1)转译是将录音的结果及时的转译成书面材料,以便之后的编码与分析。转译的基本要求是将所有录音的内容(包括被试用的语气词)变成书面文字,不能有任何省略、更改。
(2)编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包括设计编码系统和根据编码系统进行实际编录。编码系统应明确界定要分析的维度及其操作定义,各维度问应相互独立,分析维度的详尽程度取决于特定研究的要求。
实际编录时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编录结果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为此,通常要求两名主试分别分析同一口语报告,然后再比较他们编码结果的异同,计算编码者间的信度,即一致性程度。
②编码时应注意每一段落或部分的独立性,以使每一段落的编码不受前后段落的影响。 ③为了防止主观任意性,可将分好的段落或部分在计算机上随机呈现,然后再进行编码。
2.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研究设计的优劣?结合有关原则,对上述你整理的研究设计进行评价。
【答案】评价研究设计质量的标准包括信度和效度。
(1)研究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一项好的心理与教育研究,其结果必须稳定可
①重复法
重复法指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它们能否取得相同结果。根据重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可以直接判定研究工具或研究结果的信度水平,它是判定研究信度的基本方法。
②相似法
相似法指通过比较同质或类似研究工作、或同类研究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研究工具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相似法是判定研究的信度的常用方法。
③独立评判法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同时对一组被试的行为、操作水平等各种表现进行独立判断或评价,然后比较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此法可以判定研究者之间一致性程度。
(2)研究的效度
就整个研究而言,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了所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效度是对研究结果正确性的评价,而信度则是对研究结果一致性的评价。效度是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研究的效度主要有构思效度、内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和外部效度四种。
3. 访谈法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1)访谈法的优点
①访谈法以口头交谈方式进行,包括结构访谈法和非结构访谈法等不同类别,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a. 既可用于收集现时资料,又可收集过去的资料。
b. 既可用于定性研究,又可用于定量研究。
c. 既可了解客观事实、行为方面的问题,又可了解主观动机、情感观念方面的问题。
d. 既可用于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又可用于提出假设或理论。
②访谈法可以根据访谈对象和访谈过程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收集研究资料。
a. 当访谈对象表现出对问题的不理解或误解时,研究者可针对情况以适当方式重复提问; b. 当访谈对象的回答含糊不清、态度不明确时,研究者可让其详细解释说明;
c. 访谈对象说出研究者事先未预料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时,研究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追问或加以记录。
d. 访谈法可以根据访谈对象的知识水平或理解程度灵活变换提问方式,可以在访谈对象自由发表看法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谈话方向,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a. 访谈是研究者与访谈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当访谈对象不理解研究者的
问题,或者研究者认为访谈对象的回答不完整、不明确时,都可以追问,了解更为确切的信息。
b. 研究者可以对访谈环境进行控制,防止干扰;也可以严格控制问题顺序,避免因问卷结构受到破坏造成的误差。
c. 在进行访谈时,研究者可以在提问或访谈对象回答时观察访谈对象的非言语行为(如表情、姿势、动作等结合这些非言语信息判断访谈对象回答的可靠性,可以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评估,保证研究资料的可靠性。
④访谈法适用范围广。访谈法是口头进行的,研究者可以对问题进行诠释、说明,它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正常)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访谈法的适用对象更为广泛,如访谈对象可以是文盲、半文盲或因种种原因不能书写的人。
⑤访谈法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研究者能保证使访谈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提高被试回答的有效率。
(2)访谈法的局限性
①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访谈法所有优点的发挥有赖于研究者的素质。
a. 如果访谈人员素质较差,能力不强,可能对访谈对象的回答产生误解或在记录时发生错误; b. 如果访谈人员没有掌握必要的访谈技巧,态度生硬,可能影响访谈的相互作用过程,造成访谈对象的不合作或提供虚假信息。
c. 访谈结果也易受到访谈人员的主观偏见、价值取向的影响。
d. 访谈人员的性别、性格、年龄、社会阶层、衣着、口音和身材等都可能影响访谈对象的回答。
②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访谈法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具有匿名性。
a. 对于访谈对象比较敏感、不愿回答的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不宜进行访谈;如果强行进行访谈,可能使访谈对象中止访谈或不做真实回答,影响访谈结果。
b. —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体验、社会关系变化、动作变化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能用访谈法取得,而需要用其他方法(如观察法、社会测量法等)获得。
c. 访谈法获得的许多资料需要进一步核实,如对与访谈对象有关系的人进行访谈,或采用其他方法对照检验。
③访谈法费时、费力、费财。
a. 进行访谈,一般需要聘请访谈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访谈需要抽样,印制各种访谈提纲,准备磁带或记录纸张,还要支付被试费和主试的劳务费、差旅费等。
b. 访谈法一般每次只对一个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过程和记录整理需要较多的时间。在访谈对象分散的情况下,访谈时间可能更长。
④访谈法获得的研究资料难以量化。
a. 由于访谈对象文化程度不同,可能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而访谈人员对问题的解释也可能不同,这种灵活性造成问题的表述缺少标准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