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校体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答案】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是指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2. 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答案】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是指评价个人体育锻炼情况,内容有体育课成绩、通过《标准》情况、通过《等级运动员》情况及自我表现锻炼能力于锻炼习惯的养成的程度。

二、简答题

3. 简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1)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

(2)窦性心动徐缓同训练程度、运动项目和运动年限有关,运动年限越长,训练程度愈高,这种现象也越明显。耐力训练和长距离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更明显。

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是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劳,而且心脏有更多的血液充盈。

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供血量増加,结果心肌纤维变粗,心肌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容量也加大了。所以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比一般人低。

4. 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答案】(1)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

目标

体育教学中“懂”“会”“乐”三个方面的目标左右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性质、用法、时机和分量等。

媒介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依托听(耳)、看(眼)、想(脑)、触(本体感受器)等身体媒介来认知的。

教学手法(教学技术)

有效的手法激发学生更好地认知和学习,教学技术主要根据教师的条件不同而不同。

教学手段(教学工具)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种训练设备、多媒体设备、形象工具去更好地认知和学习,教学手段主要根据时代和教学条件不同而不同。

5. 简述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设计的种类,说明各类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答案】水平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个水平的体育教学工作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它在范畴上属于中观教学设计。制定水平教学计划可以因人而异,或者因不同水平阶段而异。

(1)种类

按照目标群来制定的水平教学计划

最理想的水平教学计划应该是把整体的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集合,根据目标的性质来划分子目标集合,同时还要考虑子目标集合出现的先后顺序。

按照水平目标来优选教学内容的水平教学计划

要认真研究水平目标,仔细地考虑每个目标可以选择哪些教学内容来达成,或多个目标是否可以靠同一教材内容来实现,然后对其进行筛选,优化组合,最后制定出水平教学计划。

按照季节来划分教学周期的水平教学计划

我们在设计和制定水平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季节的因素,并有效地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

(2)水平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同一水平的不同领域的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同一水平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体育教学目标。

确定同一水平每个学年、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根据同一水平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确定同一水平每个学年、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确定不同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教学时数,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每个学期中

根据每个学习领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数量多少、考核与否等因素,合理地确定教学时数,将其合理分配到各学年和学期中去,并确定本学年每学期的考核项目及标准。

6. 体育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答案】(1)学生主体性原则的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要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多种价值。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要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多种价值。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3)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的要求

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

应遵循技能学习规律。

要注意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及其强度和量,同时也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安排,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运动技能教学,要适当与相关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相结合。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要求

教师应根据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也要注意全面发展。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

要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

注意特长培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6)全面效益原则的要求

结合体育学科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多功能综合效应。

体育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注意其道德、心理意志品质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以全面效益作为指导思想,应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7. 简述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答案】(1)学校体育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这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

(2)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与工作,各种感觉信息不断传入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了大脑细胞并改善大脑的供氧量,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即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3)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对全面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