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法
【答案】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能否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
2. 心理训练
【答案】心理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人特征实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二、简答题
3. 简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具体内容。
【答案】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自我完成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
(2)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客体和参与锻炼身体的实践,虽有教师、教材和学校的各种安排,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能动的发展自己。
(3)制约的作用
所谓制约作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管理,都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检验主导作用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4)评价反馈作用
所谓评价反馈作用,是指学校的各种教育措施能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4. 组织复习课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组织复习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注意已掌握教材情况,对复习教材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并应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来实现这一要求。
(2)由于以往掌握教材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不同,因此,复习课中,应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
(3)教师在组织这种类型的课时,特别要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密度,尤其是对发展身体素质实效大的练习,要反复进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
增强体质。
5. 联系实际谈谈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步骤和方法。
【答案】(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2)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安排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要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在具体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体能、基础水平、体质状况等因素,合理地安排好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并加以区别对待。
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
复习课、考核课、授课和引导课的运动负荷量度相对较大,综合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应相对适中。
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体育的负荷量度
较难的教材,运动负荷量度应相对较小,较容易的教材,运动负荷量度应控制在相对较大的范围。
6.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自动化阶段的神经特点、动作表现、教学要求是什么?
【答案】(1)特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
(2)表现
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但如果长时间的中断练习,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就会消退。
(3)主要任务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并能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灵活自如的应用
7. 体育教师的全面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体育教师的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它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方面。
(2)教育能力
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挖掘教材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开发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教育价值,提高综合教育能力。
(3)训练能力
体育教师的训练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能力,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比赛的能力。
(4)运动能力
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是从事本职工作的最基本能力,具体表现为规范熟练的动作示范,把握动作技术环节,及时发现与合理纠错等。
(5)组织能力
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的具体表现。 (6)科研和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自己。 (7)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教师要通过与不同部门人群的交流沟通,让社会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外部条件与环境,展示体育教师各方面的才能。
8. 在贯彻实施学段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维度的确定。学校体育多向功能要求教学目标的维度要趋向多元化。
(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其上位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目标为依据。
(3)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整体把握,分析其中的教育元素,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4)学生的条件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态度、需要、学习倾向性等个性因素。
(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实际学目标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等,以便使所设计的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可行性。
三、论述题
9. 试论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
【答案】(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
(3)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