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新闻评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网络新闻评论有哪些主要特征和优势?

【答案】(1)网络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目前,国内网络的新闻信息非常多,无论是人民网、新华网,还是千龙网、南力一网、北力一网等,每天的信息更新量都在数千条,这是传统新闻媒体无法相比的。

(2)网络新闻评论还处在成长的初期,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但就目前而言,己初步显示它的特点和优势。就时评政论而言,报纸的评论与网络的评论相通,没有本质的不同。但较之报纸评论,网络评论的确又有其独特的优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和优势:

①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网络新闻的重要特点,是快速及时,力求同步传递。网络评论同样如此,应以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见长。网络评论的即时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时计,对国内外的各种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时发表评论,一般传送出1小时左右即可上网发表。今后这方面的时间要求会越来越高。

②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社会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度。因此,评说世态万象,一定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

③交互性强,穿透力大

网络评论拒绝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倡导自由探索,力主平等交流,为公众提供民主的讲坛,构建说话的平台。由于网络媒体交互性强,网上网下实行联动,与传统媒体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受众的反应不同,它一般在网上发布的同时,就引来网民的评头论足,有人喝彩,有人反对,直抒胸臆,各陈己见,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话语空间。

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网络新闻评论,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随地吐痰、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等社会问题,都可以引发议论。而且,切入的角度灵活多样,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朴实、平易,要充分注意到与普通的传播对象平等交流的关系。

网络评论还可以互相争鸣、互相探讨同一题目,也可以发表两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平等的友好的讨论。网上的原创评论,还可以用漫画评论的形式来表达,同样能够做到别开生面,赢得很高的点击率。跟帖也是网络评论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短而精的评论。三言两语,随写随发,一针见血,一吐为快。

2. 什么叫论证? 论证在评论写作中有何作用?

【答案】(1)论证的含义

论证是指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正确。

(2)论证在评论写作中的作用

选题和立意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接下来便是论证这一环节。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关键。选题再有针对性,立意再有思想性,如果缺乏严密的论证,或者论点没有展开,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论述前后矛盾,都不足以说服人。

3. 简要陈述一下我国报刊上杂文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报刊上的杂文,是随着副刊的产生而出现的。

(1)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些报刊的副刊还设有《杂文》、《杂感》等栏目。那时的杂文虽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不完全一样,但也是包罗万象,说古论今,面向现实,笔锋比较犀利。特别是革命派报刊上的杂文,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封建势力、保皇党人和媚外卖国的官吏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2)“五四”运动前后,杂文这种战斗的文体,在报刊上运用得更加普遍。如《新青年》的《随感录》、《湘江评论》的《放言》、《政治周报》的《反攻》、《向导》的《寸铁》等。都是杂文专栏。

(3)建国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的事物迅即给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的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

4. 怎么理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的古训?

【答案】(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的古训是指文章要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领、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也不拒绝活泼。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丰富而有独创性,其形式也应生动活泼。这样传播真理才能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

(2)就新闻评论而言,要使之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除要有新思想、新观点外,还必须在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引导艺术上下功夫,在增强新闻评论的文采上见实效。新闻评论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不能把评论的严肃性和生动性对立起来,将评论写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5.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社评或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答案】以下情况下可以采用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1)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作方针性、政策性的指导和评价; (2)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 (3)及时地灵活地针对某种社会

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

6. 怎样认识当今时代为新闻评论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答案】当今时代为新闻评论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元化,这不仅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而且提高了人们的参与认识,人们迫切要求有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和话语权。

(2)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体制转换的深化,改革由局部转向整体、由经济领域转向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推进改革和加快发展都面临着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新矛盾、新课题,不断衍生着许多人们以前想所未想、见所未见的新事物、新思潮。无论是人们为之振奋、思考、争辩,抑或为之困惑,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大众关心的现实话题面前,每个人都期待理智的光芒,渴求思想的启迪。如今有海量的信息传播,人们一般己不缺少新闻,而缺少对新闻深入、准确的理解与认识,这需借助于权威的分析与评论。正因如此,有一位新闻学者满怀激情地指出:“我国新闻媒体已经进入评论与分析的黄金时代”; 更多的人说:“我们进入了‘思想’、‘观点’时代。”

(3)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更加快捷,方式更加多样,这既拓展了信息与思想交流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公共话语平台,也给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整合新闻资源、做大做强自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7. 新闻评论如何解决冗长的问题?

【答案】(1)更新认识,清除思想障碍

相当一部分从事评论写作和编辑的同志认为搞评论必须“上下左右、四面出击”,主流、支流、正面、反面不可遗漏,以防片面性带来的风险,这样的文章短不了。另外,一些人认为“小评论”登不了大雅之堂,长文章才有分量。只有改变这类观点看法,才能从思想上为解决新闻评论冗长的问题扫清障碍。

(2)提高评论写作的能力和水平,选题取材都要适当

新闻评论冗长还有写作业务方面的原因,即能力、水平方面的问题,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直接制约着评论的长短。例如,题目太泛太大,就常常导致文章的泛泛而论。像《论教育》、《群众路线万岁》、《社会主义就是好》等容量太大,捉摸不定,文章易于冗长。又如,取材“口子”过大,企求在一篇评论里解决好多问题,不善于奇峰突起,集中谈清楚某一个问题,这同样是某些评论篇幅拉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编辑应加强把关和修改环节

粗制滥造、缺乏锤炼等都是造成文章冗长的重要方面。有时需要评述重大题材或重大问题,篇幅长点也必要。但即使必须写长文章,也要遵守经济的原则,“有话即长,无话则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