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答案】(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的结果回答“为什么”“如何”“可能的答案有哪些”这样的研究问题。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 信息更真实、生动、详尽,尤其是人们卞观性的信息; 可以发现和界定未知或模糊的问题和现象。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或实证研究,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定量研究能回答“多少”“比例”“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等形式的问题。定量研究一定要在获得了确切的规律性的东西后,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量表、问卷和实验程序等,要么对某个人群进行测查,从样本向总体推论,要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把经过实验证实的有效干预措施向更大的范围推论。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见表1)

表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2. 党报评论怎样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答案】党报评论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须从五方面做努力:

(1)化被动为主动

①为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在各类突发事件、热点新闻面前,党报评论一定要及时准确,抢占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置同步推进,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挤压谣言传播空间,真正占领舆论制高点。

②党报评论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关键时刻不缺位、不“失声”,除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外,主动设置话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尤为关切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生发评论,也是党报自觉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路径。

(2)化说教为说理

党报评论要化说教为说理,关键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①由命令向对话转变,要放下架子,端正位置,从内心深处把受众视作朋友,平等沟通,倾心交流,多些释疑解惑,多些循循善诱,多些和风细雨,多些人文关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由指导向引导转变,其主旨是带领,是指引,是指明方向,是选择路径,绝不“越姐代l}".

“按图索骥,’,而把最终的评判权、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受众自己。

③由灌输向疏导转变,要以人为本,把读者是否接受,宣传是否有效果放在首位,在为群众分忧、减压、解愁方面有所作为。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社会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这不仅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与群众观点、百姓情怀密切联系在一起。

(3)化生硬为生动

①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使用源于生活本身的“新鲜”语言,吸收富有表现力的时代语言,力求使评论同拍共振。

②要适当借鉴文学表现手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把评论写得五彩缤纷、绚烂夺目,从而实现传播价值。

③文章要有优美的韵律,要有明快的节奏,要有个性化的文字。语意含糊的句子要改,不够有亮度的句子要换,不够简洁的句子要删。

(4)化单向为双向

党报评论必须遵循“劝导传通”的规律,化单向为双向,要放下身段,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改变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评论诉求方式。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体现领导意图与通达社情民意、反映公众诉求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在论述方式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①从命令训诫式向平等商量式转变:②从专家主导式向公众参与式转变;

③从道德评判式向专业分析式转变。

对一些有争议的话题,通过设置正方和反方,给公众提供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注重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对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以讨论,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运用对话和访谈的方式,主要由编辑记者依据特定的新闻事件设置话题,请专家学者发表高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化互动为互赢

为应对网络评论的挑战,党报评论应“取其长、避其短”,加速自身改革,实现报网互动,在评论的时效性、贴近性、互动性和大众化上狠下工夫,努力抓出成效,达到互学共赢的效果。

3. 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写好由头,巧用背景

新闻述评在一般情况下,应以“述”为由,以“述”为主,以评“点睛”。因此,开头总是交代依托,即一个地区、一个方面的某种形势,再用类似的典型事例作“衬”,引申发挥,阐明主题; 或从某件具体的事情谈起,然后引出启示,逐步阐明观点,当然,也有从直接提出某个问题入笔的。

新闻和新闻述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闻只是报道事实的真相,而述评则力图揭示真相后隐藏着的更为深刻的本质。而欲揭示本质,个别的新闻事例不一定能成为充分的证据,这时背景材

料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背景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但能使个别的孤立事件具有了一种普遍的性质,而且对更加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论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夹叙夹议,虚实结合

这是由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它要求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叙述与议论的有机结合,熔叙、议于一炉,事、理为一体。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这是夹叙夹议的基本表现手法。主要由作者针对具体的事实展开议论,或借题发挥,向读者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指明前进的方向。

②总括论点,以虚带实

通常是作者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一个扼要的议题,然后引出事实的叙述,但更多的是作者在正文部分综合出几个特点,然后用点面结合的材料进行评述。

③逻辑论证,丝丝入扣

一般的规律有三种:

a. 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人们思维的正常程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b. 围绕一个中心议题,从与之密切关联的几个侧面逐一加以论述,为表现同一主题服务; c. 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事实逻辑的力量。这类述评以叙述事实为基础,在事实叙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一层深一层地体现观点。

4. 叨仔些新闻事实需要配发评论?

【答案】(1)为典型报道配发短评。

短评经常从新闻中找主题,配合新闻发表,进一步阐明新闻的意义,交代必要的背景,作出适当的估价,或者在大量的事实中,取一个方面,从新的角度予以发挥,从而深化报道思想。

(2)下列三种情况下配发短评:

①媒体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言论,但按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显著性而言,不必要用社论的形式。

②社论已就某个问题作总的阐述,但还应就某个侧面、某一点,再进行一些探讨。

③问题有新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情况结合实际再进一步发挥。

(3)某种新的思想,新的观点,需要及时在群众中传播,也常常采用短评的形式。

(4)对某种时弊、倾向性问题或群众中的疑虑问题,需要及时针贬与解答。

5. 简述新闻评论与杂文的基本区别。

【答案】新闻评论与杂文的基本区别表现在二者的定义不同及各自特点的不同。

(1)新闻评论与杂文的定义

①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