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梁启超关于“时务文体”特点的淦释。

【答案】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最著名的报纸为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创办于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此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己经发动并迅速推向高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主将之一,其报刊政论感情奔放,笔端酣畅。他写过数百篇评论时事和介绍西学的文章,形成别具一格的“时务文体”。这种新颖的报刊论说文体,引起文坛的重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对这种文体的特点作过概述:

(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即信笔写来,不拘一格,既冲破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的古奥矜炼的局限,又兼收散文、骄文之所长,意至笔随,洒脱奔放。

(2)“平易畅达,时杂以但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文字流畅,词汇新颖可读,使用新鲜的俗语和外来语词。

(3)“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饱含激情,文气跌宕,富有感召力和鼓动性。

2. “酉己”评论应注意把握哪些原则?

【答案】从具体实践来看,“配”评论一定要注意两点:

(1)既依托报道,又深化报道

配评论,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报道来立论,从报道中引出题旨,分析说理也要以报道中的事实作为根据或例证,这是必须遵循的前提。“配”,必须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新闻事实; 揭示事实的本质,分析事实的是非,发掘事实的思想内涵,展示事实的认识价值,达到就事论理的目的。

(2)既要讲条件,又要看需要

依托新闻报道配言论有前提,即要有合适的报道可以依托,有典型的报道可以引出题旨,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可以配。关键要根据内容来决定,不能追求版面的多样而将言论作为一种装饰。

3. 新闻评论的基木论证方式有几大类? 彼此有何异同?

【答案】(1)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

具体有立论与驳论两大类:立论,是指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

(2)立论与驳论的共同点

驳论和立论都需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通常都需要“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3)立论与驳论的不同点

①论辩的直接目的不同:立论重在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驳论重在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驳斥对方论点。

②从论辩的过程来看,立论包括“确立论点一组织论据一推埋证明”三个步骤; 驳论则包括“辨析错误一确立论点一展开批驳”三个步骤。形成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形式。

③一般而言,立论是目的,驳论是为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立论有时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确立自己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4. 张季莺写社评有哪些绝招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张季莺写社评颇有以下绝招值得我们借鉴:

(1)不管编辑工作多么繁杂,环境多么喧闹,他都能全神贯注写稿子;

(2)看完大样写社评,写稿能长能短,视位置多少而定,且让人看不出勉强缩短或拉长的痕迹;

(3)思路清晰,一挥而就,常常写一段付排一段。最后打出小样再作润色;

(4)知识丰富,触类旁通,记忆过人。妙笔生花,时有警句妙语。

伟人周恩来曾说:做总编辑,要像张季莺那样,有优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飞虎,游刃有余。1955年接见香港爱国报刊评论家、大公报社社长费彝民时,周恩来也曾谈及张季莺和《大公报》,指出:“《大公报》有三件事值得称赞”,“第一,《大公报》是爱国的; 第二,是坚决抗日的; 第三,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不少记者”。这是对《大公报》所做出的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5. 在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方面,新闻评论有何优势?

【答案】新闻评论是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最有效形式。

因为新闻评论在宣传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时,不是简单地照搬文件,而是密切联系当前形势仟务和工作实际,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阐明政策精神,帮助大家解疑释惑,提高认识,了解制定政策的依据,懂得贯彻政策的意义,从而把执行政策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6. 说说你读了下面《“凡人”毛岸青》这篇评论的体会,并从文章角度、立意、情感、表达等方面整理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短文。

“凡人”毛岸青

毛岸青离世了。至此,人们方才惊觉,对这位伟人的儿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得什

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情,不知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生。许多人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他一些、多留意他一些呢?

如许陌生,却在不经意间映衬出毛岸青朴实低调、默默奉献的一生。他只做不说,勤于干事,不尚张扬,人们又从何了解? 他只是偶尔和妻子邵华谈工作上的事,直到晚年,邵华自己去收集,才知他翻译出版的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有10多部,写过不少重要文章……

在得知毛岸青逝世的消息后,一位熟悉他的老红军这样动情地说“:岸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做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埋头工作,是个埋头英雄,真还是个好人! ”

这些天,人们在读,在看,在听,以了解毛岸青的一切。遥想他苦难的童年; 怀想他化名“杨永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 重读他撰写的众多文章、译著; 获知晚年的他依然关』自国家大事,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妻儿重走长征路; 想象他怎样地坚持读书、作词、谱曲,虽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却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越了解就越敬佩,越了解就越受教育,越了解就越思念。他的故友故知在撰文拟诗写挽联,不相识的人也自发来到他的灵堂吊唁,更多的人在网上发帖撰文纪念,盛赞他“不愧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

有网友这样留言“:三十年前您父亲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不已,三十年后您的离去同样令人悲痛。您的逝世再一次使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光辉思想永放光芒。而他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诲同样是多么令人崇敬,您是践行他老人家教诲的典范。您是一个凡人,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

“毛岸青的凡人一生,尽管没有其兄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为朝鲜人民捐躯的壮举,没有一些人在政坛叱咤风百般的豪情,但同样在社会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

有人这样撰文沉思:毛岸青一生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磨难,却没有去写传记。他作为伟人之后,不去风风光光亮相,不去媒体上凑热闹,不去向人们传递什么,只是按照他的父亲毛泽东的家训,默默走完人生历程。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显现出一代伟人之后的高风亮节。

许多人在回味毛泽东当年写给岸英、岸青的信:“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 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从这些字里行间,人们读懂了毛岸青。

毛岸青的一生,处处遵从父亲教导,延传家风。在生活上很俭朴,和一般百姓家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在儿子眼里,他是慈父,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网友感慨:“毛主席的家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

“凡人”毛岸青走了,他的妻子邵华这样深情怀念他:“我们一起生活40多年,失去他万分悲痛,平时只感到他的亲切,回过头来方觉他的伟大,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这一生是伟大而平凡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