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好的评论标题应该是怎样的? 从近期报刊上找几个比较好的评论标题,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好的评论标题应该具备的条件

好的标题,实际上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是画龙点睛之笔,一眼就把读者钩住,使人们非把评论读下去不可。

好标题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或者叫题文相符、贴切,让人叫得响、记得住。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①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

②评论标题要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③新闻评论标题要求准确贴切,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强调立意要高,观点要明。

(2)近期报刊上较好标题分析

《谁买了逾九成火车票却不坐车? 》是刊载新华网评论板块的一篇网评。这篇评论主要是针对这样的新闻事实:"1月30日是春运第一天,深圳火车站发出的首趟L252次列车开往武汉,可搭乘旅客1000多名,车票早就售罄。可计人不可思议的是,实际卜只有100多名乘客卜车,卜座率仅8%。对此,铁路部门解释称九成旅客错过了乘车,原因可能是请不了假或者其他不明原因。”作者针对社会热点发表评论,该标题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是画龙点睛之笔。一个问号一眼就把读者钩住,使人们非把评论读下去不可,希望与作者一同探寻事件产生的原因。

2. 简述广播评论的策划方式。

【答案】广播评论有以下几种策划方式:

(1)广播评论的宏观策划

广播评论的宏观策划主要是指栏目定位,包括栏目受众和宗旨的策划。

一个栏目定位需要的因素包括:栏目受众定位和栏「宗旨定位。

(2)广播评论的微观策划

①广播评论节目的写作策划

a. 选题策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这是广播评论选题的重要原则。站在听众角度,选择听众关心的选题。

b. 立论的策划。论题尽量集中。立论的角度要新颖。

c. 标题的策划。将一个标题做得生动活泼的三种方法:第一,巧用比喻。第二,活用诗词。第

三,引用俗语。在制作广播评论标题时应结合听的特点,遵循听的规律,而不能硬搬报纸评论标题的样式。广播评论标题要求简明精练、通俗形象、响亮和谐、平中显奇,尽量避免使用谐音、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

②广播评论的形式策划

a. 广播评论播出方式的创新

很多节目开始实行直播的方式。广播评论采用直播的方式,吸引听众的参与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群众在现场,通过记者的对讲机参与节目,参与论证。另一种是听众同时拨通两部以上热线电话参与论证。

b. 广播评论工作方式的创新

广播与报纸、电视合作办栏日,时效性强,接近群众生活,形式多样,受到读者、听众、观众、专家和领导的好评。广播评论栏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电台,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媒体的影响力,与别的媒体合作,产生一种“1+1>2”的效果。

c. 广播评论形式的创新

近几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事业快速发展,广播评论节目一直在求异、创新、思变中探索发展,一些新的评论形式纷纷涌现,给一直是弱项的广播评论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3. 简述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主要区别。

【答案】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存在着以下四点区别:

(1)标题的任务不同

由于新闻与评论这两大类体裁肩负的任务不同,其标题承担的任务也有所不同。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日的,即使以评沦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

(2)拟题的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 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洁、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标题的结构不同

新闻(特别是消息)的标题结构较为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主题与辅题间的配合与补充,使新闻要素在标题中得以充分传达; 评论标题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极个别情况下才有辅题(多为副题)出现,显得一目了然。

(4)写作的要求不同

作为事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前提下一般较为具体,句式上也较为完整; 评论标题则相对显得抽象,虚题较多,句式上也较为灵活,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

一个词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两个字,显得简洁、精炼。

4.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a. 新闻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时效性越强越好,且应关系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

b.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紧跟时代的脚步,追踪社会生活的进程,搭准人们思想的脉搏,力求“言当其时’夕、“评在当口’夕,同样可以获得先声夺人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②论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评论的思想性,是指必须从政治的视角辨析是非,阐明立场,纠正谬误,宣示观点,给出科学的思想方法,给出解读论题的正确思路。落实到新闻评论写作上,包含三层意思:

a.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就实论虚、析事明理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离开揭矛盾、摆事实、讲道理,就不称其为新闻评论。

b. 新闻评论说理的主要技法是分析精当,说理明快,恰到好处,同时要触及当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做到善破善立。

c. 新闻评论说的道理应该力求是正确、深刻,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群众性,或称大众化。这由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

a. 要求它所提出和解决的应该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

b. 要求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为民立言。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时代变化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c. 要求评论的论述和语言表达方式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d. 新闻评论广泛的公众性还有一义,即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各新闻媒体应想方设法,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新闻评论工作,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众对新闻评论积极参与的三个优点:第一,让群众走上论坛,反映政治的民主和言论的自由;

第二,既有利于经常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有助于在写作上做到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第三,对共同话题的评说,有群众的参与,形成双向对话交流,新闻评论更显生机,更有活力。

(2)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