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之货币银行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铸币
【答案】铸币是金属货币的一种,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最初的铸币形式各异,后来由于圆形最便于携带且不易磨损,都过渡到圆形。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有“布”、“刀”、“铜贝”三种形式。在战国中期流通的圜钱,也是铜铸的圆形铸币,有两类:一是中有圆孔,一是中有方孔。便于串在一起携带。后来又建立了五铢钱制度,铸“开元通宝”钱。自宋代开始,我国主要铸币白银是以称量货币流通的,其计量单位是“两”。西方贵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出现很早,一贯的特点是圆形、无孔、铸有统治者头像。铸币出现标志着交换媒介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政府根据铸币所包含的实际价值标明铸币的面值,以其信誉作为担保。
2. 流动性偏好
【答案】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它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 •M •Keynes )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假定以L 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Y 表示收入,则
假定以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i 表示市场利率,则
货币需求函数,则
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总之,以L 表示流动性偏好,即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成负相关,二、简答题
3. 说明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答案】(1)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増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
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基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过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机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通低迷。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有:①加剧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公平,使消费总量下降。②使资源大量闲置、浪费。③加重债务人负担。④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⑤市场信号失灵,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4. 简述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答案】一般来讲,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同样是极具破坏力的。物价疲软趋势的存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实体经济:
(1)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
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而发生作用。通货紧缩还通过资产价格变化对投资产生间接影响。
①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减少投资的影响。同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这对许多新开工项目所产生的制约较大。
②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公司的预期利润也将随之下降,这就使投资倾向降低。
③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公司利润的下降使股价趋于下探。而证券市场的萎缩又反过来加重了公司筹资的困难。
(2)通货紧缩对消费的影响
物价下跌对消费需求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二是收入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但也会对消费者产生收入减少的效应。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而且,如果消费者预期将来价格还会下跌,他们将推迟消费。因此,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价格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缩减消费,而收入效应则使他们缩减支出。
(3)通货紧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通货紧缩时期的财富分配效应与通货膨胀时期正好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普通商品的价格下跌,金融资产也常常面临价值缩水。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由于物价呈现负増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许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不过,如果通货紧缩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相当严重,导致债务人失去偿还能力,那么债权人也会受到损失。
(4)通货紧缩对工资的影响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果工人名义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那么实际工资并不会下
降;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往往削弱企业的偿付能力,也会迫使企业下调工资。然而,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工资具有刚性,在经济增长呈剧烈下降的情况下,工资的刚性有时还会阻止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5)通货紧缩与经济成长
大多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成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也存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的经济成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所产生的价格走低,并不会阻碍经济成长。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好处冲销了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各种消极效应。
5. 请简要回答现代信用货币的特征。
【答案】(1)信用货币是货币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信用货币本身己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它本身也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因而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型的货币。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因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先后脱离金本位,纸币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帀,目前纸币已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之所以能被公众接受并保持其价值,主要依赖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量,如果政府与货币当局合理控制信用货币发行量,公众对信用货币则保持信心,即使没有充足的货币发行准备,货币仍然能正常地流通和保持价值。现代商业银行在保持其信誉的条件下,同样只需保持一部分现金准备,其余部分用于投资放款,银行体系仍可保持稳定。
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和银行存款货币。
①纸币,即钞票,它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由法律赋予其无限清偿的地位,并成为一国的基本货币。纸币不能兑换,其稳定的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控制发行量与信用规模,才能有效保持纸币的价值稳定。
②辅币。由各种贱金属铸造的小面额铸币,它往往由政府直接控制,并以法律规定其与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且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因而能成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辅币的面额一般较小,一般用于小额的零星的交易。
③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存款形式有多种多样,能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主要是活期存款,也称支票存款, 即银行货币。在现代信用发达的经济中,存款货币往往是市场交易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且定期存款也具有活期化倾向,使银行存款均成为银行货币。
④从今天货币发展的形式看,存款货币又进一步发展为由电子计算机联网后的存款划拨转账形成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将成为真正的货币符号或记帐单位。
(2)信用货币有3个特征:
①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的数量成反比。换言之,作为一种价值符号,单位信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要受纸币流通规律的制约。信用货币的这一特征说明,要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必须结合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量。
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钞和银行存款都是银行的负债。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而投放出去的,同时银行还通过收回贷款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