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工业大学货币银行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
2. 基础货币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一般用M b 表示基础货币,C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 表示银行存款准备金。其公式是:
M b =C+R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的数额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
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论存款转化为现金,还是现金转化为存款,基础货币都不变。这是因为当存款转化为现金时,银行要用现有存款准备来支付这笔提款,因此存款准备减少了,其减少量等于现金的增加量,从而基础货币保持不变。相反,当流通中的一部分现金转化为存款时,如果银行不把增加的存款放贷出去,那么银行存款准备就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于流通中现金的减少量,从而基础货币不变。
二、简答题
3.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答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以净利息差额为目标,通过策略性调整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状况,在利率+断的变化中,确保目标实现,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保证期限的搭配,使银行收入保持正值。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的均衡,按一定的策略配置资金。按其发展历程看,可分为资产管理理论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认为:作为外生变量,银行不可控制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因此应主要调整和组合资产业务来实现三性的原则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经营目标。
①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这种来源是外生的,商业银行本身无法控制,因此在分配资金时应注重考虐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样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实的商业票
据组为贷款的抵押,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自偿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论。事实上,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是相对的,在商品无法售出或货款无法收回时,就无法自偿。同时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忽视了活期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因为正常经营时,有一部分存款是不会提取的。
②资产可转换理论:虽然强调流动性,但认为保持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③预期收入理论:强调贷款偿还取决于借款人预期收入,而非贷款类型。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2)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是: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即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和既定的增长目标。负债管理不再主要依赖维持较高水平现金资产和出售短期证券来满足流动性需要,不再追求严格的期限对称原则和强调存款制约的原则,转而利用负债方追求三性统一。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主要认为: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协调和控制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负债,达到最优的配置状态,维持银行正的净利息和资本净值。包括资金缺口管理和资金持续期缺口管理。
4. 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具备的理想条件?
【答案】金融市场具有调剂资金余缺、风险转移、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降低成本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能否正常发挥,还取决于市场本身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要使得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发挥金融市场积累和融通资金的功能。
第二,大量的资金需求与供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而投资者对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源不断,则支撑了金融市场的壮大。
第三,市场管理合理,货币当局能够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这也是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必要条件。
第四,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灵活而有效的金融
服务,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从而赋予金融市场活力,创造金融市场效率。
第五,健全的金融立法。在金融市场中,有了健全的立法,并且交易双方都能遵守法规,才能保障交易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护竞争的基本规则,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使交易相对自由。
第六,市场交易主体理性。只有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具有充分的利益约束,能够理性地决定自己的交易行为,才能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的供求变化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定,从而使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节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
5. 试述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相互关系。
【答案】证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发行市场是指企业、政府或机构将新发行的有价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市场,是新证券从规划到推销和承购的全部活动过程。这是发行者与初始投资者交易的市场,因此也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
交易市场亦称流通市场,是已发行的有价证券交易与转让的市场。在发行市场购得有价证券者或以其他方式持有证券者,可以在市场上重新出售;新投资者可以随时购买。这是己发行的有价证券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也称为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交易市场又可分为有组织的交易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即柜台交易市场)两部分。
证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一级市场,才有证券市场,二级市场才有交易内容;另一方面,有了二级市场,投资者购买证券才可能随时自由地出售,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证券,促使证券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证券的两级市场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论述题
6.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何在?
【答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1)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被称为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会提高对企业的放款利率以平衡收支,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凋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其优点有三: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