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6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10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4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语文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19

一、简答题

1. 我国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我国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教学目的不明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综合性很强。各阶段训练重点有别。但许多教师对各年级该怎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缺少统筹安排,没有训练计划,只是简单地按相关指导书的作文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类训练,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心中却没有很明确的目的。

(2)写作内容局限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无新意。作文题命来命去,写人的总是“我最难忘的…”,写事的总是“…的一件事”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的得心应手。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3)教师批改标准主观化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篇作文,在不同评判者眼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有些考试甚至竞赛的作文评阅中,有的教师干脆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至于语句是否顺畅,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则很少顾及。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平时忽视写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学生竟也可以得高分。

2. 语文教材有哪些主要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请根据当地所使用的一套语文教材作出简要评析。

【答案】(1)语文教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语文教材按照编排类型,有综合型和分科型之分。

①综合型

综合型语文教材是我国的传统类型,它是将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等内容综合编在一起,将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学系统等合编在一起。

②分科(分编)型

分科(分编)型语文教材是按照语文内容的不同种类和训练体系而分编成自成体系的多种并行教材。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分科语文教材有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教材,1982年的重点中学的阅读、写作分编教材等,其余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使用综合型语文教材。

(2)对小学语文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评析

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的特点包括: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必学课文共34篇,要求背诵的有11篇。“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风吹》一课,可以在教学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时引导学生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本册教材除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论述题

3.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试述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

【答案】(1)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编制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直接性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语文课程资源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在小断发展完善,打破了语文课程资源即语文教科书或教学设备的狭隘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极大的拓展与丰富。

(2)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

①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这是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划分的。

a. 素材性课程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指能够直接成为语文课程及教学活动的素材甚至内容的那部分资源,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语文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b. 条件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指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活动的范围和水平的那部分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点、媒介、设备和环境等。

②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这是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所作的划分。

a. 校内课程资源

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即校内课程资源,如校园内的图书馆、教学设备、板报、校园广播、

校园电视、校园文化节、校刊、校报、文学社及其他学生社团等,这些资源往往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极好地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活跃语文教学形式,甚至开发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均是重要的语文校内课程资源。

b. 校外课程资源

超出院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即是校外课程资源,如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社区,人文景区、资源景区等,可以说语文校外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师生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发现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

③显性课程资源与隐性课程资源

这是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所作的划分。

a.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资源指具有物质化形态并以显性的方式作用于课程和教学的那一类课程资源,如教科书、教学设备、图书馆等;

b. 隐性课程隐性课程资源指不具有物质化的可视形态并以隐性的方式作用于课程与教学的那一类课程资源,如校园文化、家庭氛围、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④其他资源类型

a. 按照组合的方式可分为“单纯资源”和“复合资源”;

b. 按照所起作用可分为“核心资源”和“边缘资源”;

e. 按照发展先后可分为“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

d. 按照载体可分为“生命载体资源”和“非生命载体资源”;

e. 按照性质分为“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按照使用频率可划分为“常用资源”和“次常用资源”; . 按照显现方式可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等。

4. 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初中阅读教学目标如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能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想,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