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2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5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37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46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2. 土地监察
【答案】土地监察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土地监察的特点:土地监察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对象是管理相对人,即一切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3.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4.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二、简述题
5. 如何确定权重?
【答案】一般来讲,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常用方法有:
(1)经验法
应用经验法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就是根据己占有的各专业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连贯的思索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分配权重。
经验法的实质就是以专家(或有经验者)为索取信息的对象,让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直观地对各个评价因子在土地质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充分陈述理由,然后将专家们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和归纳,方差越小,意见的离散程度越小。再将整理的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进一步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评分。如此几次反复,使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再计算均值以及方差。
(2)等差法应用等差法确定土地评价因子权重时,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区等)把土地评价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其为作用序列,然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个公差d 。为了保证评价因子之间的可比性,把等差法确定的因子权重加以适当处理,进行归一计算,即得各个评价因子的可比权重。
(3)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是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一种精确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与土地评价因子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一般借助农作物单产这项因子来综合反映土地质量,把土地评价因了视为农作物单产的制约因子,即把农作
,土地评价因子为自变量 物单产作为因变量(y )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x i )
列公式计算,即可求得评价因子的权重。
(4)模糊综合评判法
运用模糊评语来进行综合评价,如土地质量“高”与“低”或“好”、“较好”、“一般”和“差”等皆属模糊评语。
通过建立隶属函数关系,得到表示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求取相应的数值,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5)统计试验法
统计试验法即选择一定的土地质量评价因子,如水源保证度(x 1)、土地肥力(x 2)、地形条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提出权数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单因素件(x 3)、植被类型(x 4)
统计,找出该因素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各个分组的组距、频数和频率,最后根据频数分布情况确定该因素较为适宜的隶属度,一般以频率最大的评价值作为该因子的隶属度,据以进行权重分配。
(6)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所要进行分类评价的对象称为评价单元(样本)。为了对其进行评价首先应当将其中性质数量化,这种数量化的性质称为评价指标。如果有n 个评价
,将各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值按下
单元,每个单元有m 个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例如选取土壤质地(y 1)、人口密度(y 2)、土壤含盐量(y 3)、土壤有机质(y 4)、热量条件(y 5)、水分条件(y 6)为评价指标,以评价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和确定主成分的权重。
(7)灰色关联度法
,确定评价单应用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地形图叠加(即三图叠加法)
元其数量为n ,三图叠加后形成的封闭曲线的图斑,和揭示评价单元在地形和土种间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15%的评价单元归纳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得到的同一数列的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个数据,又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比较数列得到各个数值的优度值,确定权重。
6. 怎样进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答案】掌握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五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评价:
(1)直接比较法
直接测算土地利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求取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此法宜于各地区、部门、个人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应用此法测算的结果是反映土地利用平均经济效益。
(2)增量分析法
此法是根据劳动消耗的增减与劳动成果变化来评价经济效益。可以找出经济效益升降的原因和劳动消耗的最佳状况与临界点。应用此法测算的结果是反映土地利用边际经济效益。
(3)动态分析法
在增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连续多点抽样考察,建立土地利用的函数模型,实现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连续动态分析。通过微分运算,借以准确地判断最大经济效益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水平。
(4)总体分析法
可以用一定幅度的总体评价来考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仍以上面模型
x 的变化幅度在A~B限度内,则通过积分运算求出:
为例,设
运用上列模型
(5)相关因素法 ,当x=120~180之间时,求出M=1532.2
系统分析法就是把各项影响土地生产率的费用投入与土地利用的成果构成系统,通过抽样统计和数理统计分析,反映出各生产投入要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对土地利用成果的影响,建立反映这种数量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分析求出各个要素与土地利用成果的相关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