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3.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4.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二、简述题
5. 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垦荒地,严重干预了自然界,使全球和我国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关注资源的代际配置,关注福利的代际公
平。在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保护,要寓利用于保护之中,吸取国际上开发土地资源的教训,土地利用规模的确定应当紧密结合土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顾及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关注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同时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耕地质量的降低对于世界粮食的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在全球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问题的这个时候,土地资源管理学就在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产生了。
(2)土地资源学产生的作用
①将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到了日常的议程当中,使人们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充分论证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与投能数量的密切关系,增加了世界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了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
③土地资源学的专家提倡开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他们主张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少用化肥农药,尽量施用有机肥料、恢复豆科作物固氮,实行轮作套种,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联合发展,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近年来,土地资源学研究应用遥感(RS )进行宏观控制,全球定位系统(GPS )精确定位地面位点到米级,地理信息系统将地面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和输出,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适时控制、地面导航等系统相配合,使农业技术实施单元缩小到平方米,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佳产出以减少环境的污染。这些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对于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现代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6. 应当遵循哪些管理原理?
【答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八个原理:
(1)系统原理
现代管理处于各个层次的系统之中,应当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同时,还应明确所管理的对象是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还必须考虑更大的全局,摆好自己系统的位置,为更大系统的全局效益服务。
(2)整分合原理
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不丁解整体的分下必然是混乱而盲目的,没有分工的整体又构不成现代有序的系统。
(3)反馈原理
管理是一种控制,必须存在着反馈问题。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间架起了“反向”的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4)人本原理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应该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5)封闭原理
在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作功。不封闭的管理等于不成回路的电路,织成网也发不出电; 不封闭的管理等于数学上没有解的联系方程式,再多也无用。
(6)能级原理
现代管理中机构、法人都有能量问题,能量大小决定可能于事的本领大小。能量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标准,能级之间必须动态对应。
(7)弹性原理
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随时适应客观事物多种可能的变化,以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管理所碰到问题从来小是单因素,总要涉及众多因素,其问存在着多种复杂联系。世上一切事物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一定的弹性,会使管理达不到预期效益。
(8)动力原理管理必须具有强大的动力,正确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以保证实施持续有效的管理。动力不仅是管理的能源,而且是一种制约因素,有了动力,才能保证管理有序地运动。
以上八个基本原理不是彼此孤立的,综合而灵活地加以运用,就可使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活,不断繁衍出多种适应客观变化的新办法、新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体”
7. 简述我国当前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量小
除去约占27.34%的未利用地,含荒漠、永久积雪、冰川和岩石裸露山地等,及3.71%的城市、工矿、水利、交通用地外,只有68.95%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若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高于原苏联(10.2%)和加拿大(4.7%)低于印度(55.5%)、日本(44.0%)。这种情况完全是
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所造成的。此外,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耕地分布很不
15%的耕地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各省均衡,全国85%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22个省份,(自
治区)(不包括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因此,垦殖系数在省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我国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m ,占世界总蓄积量3840亿m 的2.55%。我国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96m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4m )。我国人均森林蓄积最为8.6m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1.8m )。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耕地质量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土地沙漠化严重。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1986~1995年全国非农建设实际占用耕
333333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