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32土地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2.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5.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6.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和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1)调查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和制定工作计划。

②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和背景资料的收集。

③仪器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具备必要的仪器、工具和文具用品。

(2)调查外业工作

①准备工作,包括领取资料与工具、整理调查区的航片和划分调绘面积。

,就是在室内根据航片上的成像规律与特征以及其他有关的可靠资料(包②室内判读(预判)

,来确定各种土地类别的位置和范围的工作。括地形图、专业用图及实地收集的判读典型样片等)

③外业调绘,主要是把室内判读不敢确定的和航片上影像不清楚的地物,调查清楚,描绘正确,并对室内判读的地物,实地进行认真检查校核。

④外业补测,主要是指对航摄后在地面上新增加的地物的补测。

(3)调查内业工作

①航片转绘,是指把航片上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地形图上的过程。航片转绘包括航片投影误差的改正、倾斜误差的改正和统一比例尺三项内容。

②面积量算,就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的土地面积严格按规定原则和科学程序进行测量和计算。

③成果整理,包括成果图件的制作、面积汇总统计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4)调查检查验收

①作业检查,作业过程中的检查是保证成果质量的基本环节。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都应有严格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可能将错误消灭在调查作业的第一线。

②全部调查工作结束以后的检查验收。

(5)调查汇总整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级汇总是在全面审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并按照科学方法分别准确汇总出各地(市)、省(区)辖区内以及全国的各类土地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并对土地利用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分区,以寻求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各级汇总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图件和文字三项内容。

8.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有哪些方法?

【答案】(1)遥感技术(RS )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信息丰富等优点,因而较普遍地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nr 测中。

遥感技术有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卫星遥感资料上有空间的宏观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等特点,其优势在于大面积的动态监测。主要可用于土壤沙化、草原退化、土壤侵蚀、沿第滩涂的开发利用,土地受灾面积等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的监测。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高、荷载量大、机动灵活的特点,用航空遥感作点状或带状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是卫星遥感调查的必要手段。主

要可用于耕地增减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的监测,农田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等等。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全国或全省土地利用监测,需要定期提供其辖区境界线内全面覆盖并具有行定时效性的遥感资料,这是开展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前提。

(2)土地调查技术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运用土地调查与统计可以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等级变化等进行分析。一般在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土地调查进行检查和补充。在遥感资料缺乏的地区或年份,也只有依靠土地调查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通过监测,一是摸清了城市规模扩展的特点和速率; 二是了解了郊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过程和规律; 三是初步分析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和闲置土地的分布。这些成果为研究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和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等项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土地信息系统(LIS )技术

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目前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无论是采用遥感资料,还是土地详杳成果,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对各种信息量进行处理,才能使土地利用监测快速、便捷、准确。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贮、处理统计、分析、评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如运用环境、土壤质量的监测仪器可以对农田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

(4)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成为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在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需要对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建立专项的动态监测网络,对耕地利用系统进行预警。

耕地利用系统动态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包括警义、警源、警兆和警度等。

(5)抽样调查技术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普查)相比具有工作小,速度快,费用省,实施易,质量好的特点。抽样调查的基本做法可采用每年进行小样本调查,推断全国土地利用(或耕地或农用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