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32土地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2.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3.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 土地利用计划
【答案】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由农、林、牧业生产用地计划、建设用地计划和土地开发计划组成。根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管理的特点,可对计划内容作出调整,如为了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速度,可以编制农业结构调整用地计划。依据土地利用计划的性质,可分为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土地保护等计划一体规划,制度。
5.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6.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
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二、简述题
7. 何谓管理、管理要素和性质?
【答案】(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具体来讲: 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③管理是围绕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活动。这叮层意思实际上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和特征。 (2)管理要素
①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由谁来进行管理。管理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土地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②管理客体
,另一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人们把管理对象分为一类如人、财、物即管理活动中的“硬件”
类为时间和信息,即管理活动中的“软件”。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全国土地。
③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达到的目的。土地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社会、经济、生态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 即用什么方法进行管理。管理具有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包括调杳研究、预测未来、确定目标、选择方案、规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手段和途径等。组织职能就是把管理要素按目标要求组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保证管理要素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互相衔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挥职能,即按计划目标的要求把所有管理对象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效能的指挥系统。控制职能,即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原定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协调职能是指保证多项活动不发生矛盾、重叠和冲突,以保持整体平衡。
⑤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即实现管理目标的客观条件,它是管理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和条件的集合体。管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
(3)管理的性质
管理具有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通常称之为管理的两重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产力相联系。依据其自然属性,有现代管理和
传统管理、先进管理和落后管理、新管理和旧管理之分,而没有社会形态之别。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体现,又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而变化,具有特殊性和历史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由于社会生产过程是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组成的,是山组织生产和维护生产关系两种基本职能结合而发生作用的过程。
8.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与抵押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案】(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法律特征
①出租的主体是国有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
即可以是政府直接出租,也可以是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政府直接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供地方式,即政府直接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用地者使用,并由用地者按年或月支付租金。这是国有土地所有者出和土地使用权。另外一种土地使用权出租是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和赁给其他使用者的行为。
②政府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承租人必须按照出租合同规定的条件使用土地
在土地使用者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中有两种土地使用权,一种是出让土地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享有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的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开发任务后方可出租士地使用权。另外一种是划拨土地使用权,这种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办出让手续或与政府签订有关文件后方可出租土地使用权。
③出和是有期限的
出租期满后承租人应按要求返还其承租的土地,包括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有权使用土地,但无权处分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中的处分权能仍归出租人享有。
(2)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特征
①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债权人并不占有土地使用权,债务人保留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 ②土地使用权担保的债务一经偿付,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上的转让便立即失效。但如果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抵押权人对处分所得有优先受偿权。
③对于单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抵押,只在因为房屋抵押时才允许随房屋一起抵押,并且缴纳土地使用叔出让金是抵押权人实现划拨土地抵押权的先决条件。
④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实现是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标的的抵押行为发生的过程。无论是抵押权的设定,还是抵押权的实现与消灭,都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的签订与实现而完成的。
9. 简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答案】(1)直接比较法
直接测算土地利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求取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此法宜于各地区、部门、个人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应用此法测算的结果是反映土地利用平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