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B. 学习中能否得到新的概念或结论

C 是否需要对原有知识重新组织

D.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以定论的形式呈现

【答案】D

2. 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 操作定向

B. 操作的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答案】D

【解析】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D 。

3. 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考点】不同的认知方式。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的认知方式的掌握理解程度。分类标准不同,则认知方式不同,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影响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根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从这道题的题目可以看出来,考查的既不是是否受环境影响也不是信息加工的深度而是认知的速度,题干表明说的是认知速度比较慢的用更多时间思考的,所以,排除ABC 。

4.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考点】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中各个理论的研究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5.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华生

D. 桑代克

【答案】D

6.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考点】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

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厌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也就发生了。

7.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联结理论

B. 认知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任务; 强调学习杠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下具和帮助等内容,以反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8. 下列关于保持过程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过程先将榜样行为转换为言语编码,再转换为记忆表象贮存信息

B.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过程

C. 保持过程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D. 保持过程以表象和言语编码两种形式贮存信息

【答案】A

9. 品德中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是( )。

A. 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 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

C. 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答案】C

10.深入研究迁移的实质,揭示了学习迁移的内部主观条件的理论是( )。

A. 共同要素说

B. 关系转换说

C. 认知结构说

D. 经验泛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