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3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3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33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43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综述

【答案】新闻综述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它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议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也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而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2.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夕,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4.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5. 评论立意

【答案】评论立意是指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新闻评论的刻意求新,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6. 新记《大公报》

【答案】《大公报》是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由英敛之创办于天津。新纪《大公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弯等以新记公司名义接办。吴鼎昌独自投资并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弯任总编辑兼副经理,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大得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欢心。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大公报》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既讨好蒋介石,又能迷惑一般读者。

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力一面,锐意改进,推出不少有益于发展的举措,因而其事业蒸蒸日上,在全国取得越来越大的影响。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将其触角伸入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心。

7. 评论的新闻性

【答案】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新闻价值。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评论的新闻性决定了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自、最感兴趣的。在选题和立论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注意有的放矢,就是这个道理。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现在报纸上各种样式的专栏小言论日渐增多。还有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

8. 音响评论

【答案】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 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9. 广播新闻评论

【答案】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评论的一种,是广播评论的核心。狭义上的广播评论是指广

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是: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它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

10.思想评论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又称“思想杂谈”、“思想纵横”、“每周评论”,它往往就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倾向、社会思潮等进行评价,注重思想指导、解惑释疑、旨在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加上论点、论据、论证比较完整,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二、简答题

11.与报刊、广播评论相比,电视评沦的独特形式有哪些?

【答案】电视评论中视听结合的评论更加注意电视自身传播特性的评论。其节目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种: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这些评论已超出一般的代表电视台意志和编辑部意见的口播评论的范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体现声画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这三种评论样式可以称作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1)谈话体评论

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

(2)主持人评论

和以往由播音员口播的评论不同之处在于,主持人不只是新闻评论的播报者,他还可以直接参与评论的策划与写作,并直接以个人的身份、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和见解。

(3)电视述评

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12.按照今天对新闻评论的理解,我国的新闻评论发端于什么时候?

【答案】按照今天的理解,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我国报刊言论发端于19世纪初期。1815年在马六甲出现了最早的以我国文字刊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登载论说; 1833年在广州发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也登有少许言论。这类言论多为宣传宗教道德的文字,对政治经济所涉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