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评论与写作之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广播新闻评论

【答案】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评论的一种,是广播评论的核心。狭义上的广播评论是指广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是: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它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

2. 网络论坛

【答案】网络论坛是指网民以固定的非真实姓名自由地叙述某些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意见交换的基于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言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言论空间里有着匿名的形式、广泛的自由和相同的兴趣。网络论坛言论所受的限制较小,其言论表达式最活跃的言论方式,最容易形成某种舆论。

3. 电视新闻评论

【答案】电视新闻评论,是指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制作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它在触及时事、反映诉求、表达主张、弘扬正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上更是一枝独秀,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赞誉。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4.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

【答案】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经济宣传包括经济评论日益重视,经济漫谈式的言论也曾一度活跃。

5. 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

作用。

6. 网络新闻评论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网络新闻评论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①“交流性’夕,互联网提供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②“参与性”,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网络新闻评论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交互性强,穿透力大;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7. 音响评论

【答案】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 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8. 思想评论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又称“思想杂谈”、“思想纵横”、“每周评论”,它往往就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倾向、社会思潮等进行评价,注重思想指导、解惑释疑、旨在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加上论点、论据、论证比较完整,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9. 移人情

【答案】“移人情”是要以杂文切实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和生动泼辣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在领略杂文内容的同时,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10.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二、简答题

11.党报评论能否做到全面准确与生动活泼相统一? 为什么?

【答案】党报评论能做到全面准确与生动活泼相统一,具体分析如下:

(1)全面准确与生动活泼并不矛盾。没有全面准确,花里胡哨的文字只能是持之无据的游谈; 没有生动活泼,再大的嗓门、再正确的道理也不会入脑入心。

(2)党报评论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全面准确不等于空泛枯燥、套话连篇,说一些永远正确的话,讲一些大而无当的道理。因而党报评论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力求使读者在轻松、‘渝快的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3)党报评论只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使用源于生活本身的“新鲜”语言,吸收富有表现力的时代语言,使评论同拍共振。适当借鉴文学表现手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把评论写得五彩缤纷、绚烂夺日,就能做到全面准确与生动活泼相统一。

(的评论文章要有优美的韵律,要有明快的节奏,要有个性化的文字。语意含糊的句子要改,不够有亮度的句子要换,不够简洁的句子要删。改、换、删之后还要朗诵,直到文字达到比较完善为止。

12.新闻评论如何解决跑题的问题?

【答案】新闻评论解决跑题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

(1)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对所论之题要有深入而透彻的理性研究,把握其来龙去脉,掌握其精神实质。

(2)从写作技巧来看,构思一篇评论时,主题的确立要具体集中,要有思想聚焦点,确保自始至终围绕“一个问题”,集中笔墨“一论到底”,做到弹无虚发、矢必中的。

13.请对中西新闻评论进行简单比较。

【答案】(1)选题的局限与开放

①《人民日报》评论政治事件全是针对我国当前发生的重大事情进行的评论,并且都是从国家的立场来谈,或赞扬、或指导、或表明立场。《纽约时报》的社论选题相当宽泛,内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人们具有一定关注度的事件和问题都有所涉及。

②《纽约时报})社论的选题中社会类文章占相当的比重,甚至高于政治类和经济类,较《人民日报》而言,各类社论之间的比例差距不大。美国的报纸评论涉及国际事务的比较多。而《人民日报》的政治类社论比重较大,社会类和国际类根本没有涉及,其各类间的比例差距相当大。选题上的局限性,使我国的社论数量有限。

(2)视角的向上与向下

①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社论写作更强调的向上性,即评沦员们所写的社论很多都是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选题和评论。

②从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与《纽约时报》的平民化特征不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