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夹叙夹议
【答案】夹叙夹议是指评论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它可以是先举事例,后进行论证,再举实例和议论; 也可以是先论证,后举例说明,接着又议论和举事例。一般稍长一点的评论文章,时常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2.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3. 署名评论
【答案】署名评论是指完全以作者个人名义撰写和播发的评论。这类评论在广播中比较常见,广播界习称其为专栏短评。这类评论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领域相当广泛,所接触和涉及的现实问题也相当丰富,所以往往比某些重头评论更受听众欢迎。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5. 广播短评
【答案】广播短评是指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通常为一事一议,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广播短评,一般以新闻报道的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
6. 文中按语
【答案】文中按语,是指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截了当,灵活醒目,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
度。
7.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8. 广播谈话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9. 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10.系列评论
【答案】系列评论是指针对某一重大问题和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在三篇以上。系列评论所反映的问题比较重大,而且涉及的面也较广,在一篇评论文章里很难说清楚、说完整,需要将重要的问题分割开来,一篇一篇地辨析和阐释。系列评论一般来说都是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分成若干小题目来做,各篇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系统。
二、简答题
11.在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方面,新闻评论有何具体作用?
【答案】新闻评论,作为议论和说理为主要特征的新闻体裁,作为论是非、说短长为基本内容的舆论工具,应该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把弘扬新风、树立正气、兴利除弊、激浊扬清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由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性质所决定,也由新闻评论的根本功能所决定。
(1)新闻评论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各种媒介的评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成为大家公认的通向真理之路的先导,提高理性认识的良师,解开思想疙瘩的益友。
(2)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各种新事物、新课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新与旧、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呈现胶着状态,难以分辨。此时特别需要新闻评论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2.什么是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13.试分析护《马儿啊你慢些走》一文,说说它选题的针对性和立论的思想性。
“马儿啊你慢些走”
今年是马年,人们用“快马加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来互赠互勉,的确催人奋进。但欣然之余,总感到还缺点什么。
“两会”期间,采访全国政协委员马玉涛,谈起她唱的《马儿啊你慢点走》这首歌。让马儿慢些走,是为了把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发展看个够。“人们一谈到您,都会提起您的‘马儿’,这首歌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 ”我问马委员。“这‘马儿’,是慢慢磨出来的。”她介绍说,当年战友歌舞团本着不为名利、只为出好作品的精神,给她定做了这首歌,她和全团上下一字一句地抠,刻苦排练了几十个日夜。一九六O 年初,这首歌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一唱走红。
“慢慢磨出来的”,一语道出了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真谛所在。
时下确有必要把“马儿啊你慢些走”这句歌词,赠予那些在文艺创作上企盼“马到成功”的人。马玉涛唱“马儿”之前,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她早年学过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学过曲艺,形成了声腔酣畅、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而现在一些不深入生活,没有功底、浮躁潦草的文艺作品,不可能像“马儿”一样走进艺术精品的行列,更不会像“马儿”一样几十年长盛不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艺术创作的规律,要想练出真功、创出精品,还得老老实实慢些来。
也可以把“马儿啊你慢些走”,赠予那此在学术研究卜“快马加鞭”的人。著书立说搞研究,靠的是细功夫、实功夫。如今一些人己经把写文章变成了速成“文字处理”。网络的发达,让人只消输入一个关键词,便可坐拥大量资料。对有的人来说,接下来的事情不是潜心研究,而是拷贝、粘贴,东拼西凑,甚至票(窃抄袭。学术界过去崇尚的“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现在并不过时,论文专著一旦公开,且不论学术价值的高低,至少也要对得起学术良心。
还不妨把“马儿啊你慢些走”赠予教育界那些“拔苗助长”的人。比起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拔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方法,表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是忽视素质教育,‘味追求升学率; 表现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则是采取简单的量化的选拔方式。一些人为了获得高额津贴和课题费,只好采用这种方法。有的高校为了保住学位点,硬性规定每年应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