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答案】(1)补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目标一致

①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方式,因为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收入和向雇主与劳动者个人征收的社会保险费等; 社会保障又按照各个项目的规范将这笔资金分配给受保障者,使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并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延续性。

②社会保障既受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生存权和发展权成为社会成员最基本的权利,作为社会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的分配目标无疑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最终实现社会公平。由此,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目标都是一致的。

(2)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的关系

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需分配。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多层次多项目的复杂分配系统,其中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社会保险的缴费通常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相关联,它实际上是按劳分配的延续,但在待遇给付时却并非完全按照缴费多少来决定,而是根据需要来确定,从而可以视为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混合; 社会救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它明显地体现出按需分配的原则。

(3)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

社会保障制度除涉及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外,实际上还有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分配形式,第三次分配由于规模有限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亦很有限。

①社会保障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两点:

a. 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 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②社会保障与再分配的关系

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安排,维护并实现着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来看,各国社会保障分配规模逐渐扩大,分配水平逐渐提高,这一方面是应付社会风险、提供国民生活保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收入和资源公平分配的需要,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表现了国家再分配力度的增强。在我国强化我国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应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

③对第三次分配的界定

第三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出于个人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形成慈善公益基金,然后再资助那些需要资助者。由于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上的自愿的、非制度化的分配方式,缺乏稳定性常常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我国,第三次分配功能尚十分微弱。中国现代意义的慈善事业还非常落后,应根据我国国情,完善社会捐赠制度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制,同时大力发展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并提高其公信度,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增强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力。

2. 简述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的卞要特征有:

(1)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尽管政府与雇主均承担着供款责任,但劳动者要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仍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因此,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便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特征。

(2)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险面向劳动者,它保障的不是劳动者已经发生的生存危机,而是其可能发生的收入丧失或剧降风险,其目的在于解除劳动者在年老、工伤、疾病、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并通过对劳动者的收入保障来解决其家庭危机。

(3)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社会保险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社会救助相比,社会保险显然具备了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经济基础,其保障水平更是普遍高于社会救助项目,从而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4)保障过程强制化、规范化

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使提供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享受社会保障则成了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这就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强制化与规范化发展阶段。

3. 如何理解军人保障的独特性?

【答案】军人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军人保障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社会保障系统相联系的子系统,它在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保障系统,军人保障制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保障对象特殊,在实践中,通常以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为享受相关保障待遇的资格条件,从而是一种有着严格的职业身份限制的保障制度安排。

(2)保障目标具有双重性,军人保障的目标包括着稳定军心、巩固国防和稳定社会的双重目标,其中稳定军心、巩固国防是直接目标,并且是稳定社会的基础。这是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所不具备的。

(3)保障待遇具有激励性,一方面,与普通国民的社会保障相比,军人保障的待遇要优厚一些; 另一方面,在军人保障中,又根据军人平时的贡献及遭遇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保障内容全面,军人保障不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或医疗保障那样,仅承担社会保障对象某一方面的生活保障任务,而是包含了保险、救助、福利等相关内容,承担着对军人提供全面保障的责任。因此,军人保障具有明显的保障内容综合性特点,是一个以特殊群体对象为划分标志的综合保障子系统。

(5)管理体制采取军地结合、分工负责体制,中国军人保障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是按照以往形成的习惯,由军队政治与后勤机关、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来组织实施的。

(6)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军队的统一性及其肩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军人保障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来保证。尽管有的军人保障项目亦需要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分担一些责任,但中央财政承担主要责任却是各国军人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此外,中国的军人保障制度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能够与中国具体的国情(如人口众多、户籍制度、军地关系、政治制度及给予军队老干部的特殊政治待遇等)相适应。

4. 如何评价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

【答案】(1)智利养老保险私营化的基本情况

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击中表现在养老金私营化方面,这种改革是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革命。从智利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养老保险个人负责制,同时将政府的直接管理责任转移给基金管理公司,这样政府的责任被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个人的责任却被扩大到极大程度。

(2)对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的评价

①正面评价

智利在养老金制度上的改革,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取得了政府负担减轻、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效益显著增长等成就而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养老保险私营化也开始被许多国家纷纷仿效。

②负面评价

a. 智利养老金私营化管理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加深和扩大了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改革从职能和内容上改变了社会共担责任的观念,个人缴费和私营化实际上将养老保险变成了私营保险制度,这与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相背离的;

b. 智利的改革并未减少新制度的运行成本; 私营化管理隐蔽性强,潜在风险大,当遭遇经济衰退时管理公司亦可能破产,从而造成受保障者的权益缺乏保障,或者仍构成政府负担。

二、论述题

5. 通过慈善事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答案】我国现在的慈善事业发展十分落后,究其原因,可以从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1)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