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23社会学原理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2. 代差

【答案】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4. 公民社会

【答案】公民社会论主张一个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的存在,认为这个领域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并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社会领域就是公民社会。

5.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下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

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二、简答题

6.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个体化的自主机制

个体化的自主机制是指,个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具有行动的自主性,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觉意识和支配能力,对实践过程形成主导和控制作用,并为自己的自主行动后果承担责任。

(2)个体化的能动机制

个体化的能动机制是指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对自我意识、心智状态、身体机能等主观内在因素进行调整,从而积极地应对环境、机遇、挑战等迅速变化的客观外界因素。

(3)个体化的选择机制

个体化的选择机制是指个人在实践中会预先对自己的行动给予意义的预设,制定行动的目标,进行行动方案的策划、手段和方式的比较、步骤和环节的设计,并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选择机制是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个体化的创新机制个体化的创新机制是指个人通过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使得自己的活动以及社会生活能够成为一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过程。

7. 简述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答案】(1)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帕雷托(V .Pareto )是最旱对精英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精英这一概念与道德或名誉无关,它只是指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他把精英分为两种:在政府中直接或间接发挥相当作用的人所组成的统治者精英和由其他人组成的非统治精英。

(2)他认为,只有在具有理想的社会流动和完美的开放社会中,精英的地位才能与卓越的才智相联。而社会现实是遗产继承、家庭关系等阻碍着人们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自由流动,因此,精英称号与非凡才智相背离。为此,他宣扬最大限度地社会流动和职业开放。

(3)帕雷托认为,精英称号与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精英衰败的表征,这种不平衡的潜在原因是低级阶层中优秀分子的聚集和高等阶层中劣等分子的聚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流动不畅和精英循环受阻。他认为,由于社会的变化和精英能力的丧失,精英地位与能力已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精英循环:非上流阶层的某些人转变为精英人物而替代老精英。如果统治精英或非统治精英拒绝来自公众的更具才华的成分的输入,就发生精英循环受阻,而其结果是:或者社会秩序衰败、国家和社会失衡,并导致社会堕落; 或者造成新的精英用暴力推翻过时的、无能的统治者精英。

8. 什么是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

(1)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2)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9. 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答案】(1)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

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 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

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

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3)社会互动的类型

①一人互动、二人互动与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划分)

a. 二人互动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

b. 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中间人,以局外者的身份、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调解双方的冲突; 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能以公平的态度做出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 从中渔利者,利用两人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分裂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和助长两人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c. 在多人关系中,会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在大型群体中,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个人,而是似乎超越了个别成员之上的客观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规范来制约人们的互动。

②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

a. 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b. 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方式也较为正式。

③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

a. 熟悉情境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境,交往双方没有特定的目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