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23社会学原理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 ),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2.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4.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5.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

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二、简答题

6. 社区与社会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1)社区与社会的联系

①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

②从社区的定义来看,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联系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2)从社区概念的内涵看,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①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但并不都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

②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所谓的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 社区空间则不同,它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既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也为此提供了地理的活动区域。

③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与社会相比,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交往频率更高些,在此意义上,“共生”程度的差异可以说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观体系,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的社区生活。

7. 谈谈你对“乡土文化”的当代命运的看法。

【答案】(1)现代化对农村社区的乡土文化带来了以下冲击:

乡村淳朴人情受到了商品经济中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侵蚀; 乡村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本土气息的文化形态在现代文化的侵袭下日趋式微; 深受商品经济影响的消费文化、不切农村实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

(2)学者对“乡土文化是否正在逝去”的不同观点:

①一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和地方信仰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现代文化的严重挤压而再难有生存空间,而这将会导致乡土文化的边缘化和农民主体性的逐步丧失,并由此带来农民普遍的文化无根感和焦虑感。

②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文化的蜕变只是乡土文化危机的表象,乡土文化的根基和精神内核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村民的生活虽经受着城市文化的冲击,但是左右人际关系远近亲疏的伦理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习俗,依旧在支撑着乡村的社会秩序,并在村民的合作组织和权力结构的运作中自然呈现。

(3)尽管对于乡土文化在农村社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处境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适应和融入现代城市的生活轨迹来看,乡土文化经历了“移植一解构一抽空”的过程,传统文化的消解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复制传统的乡土社会关系网来移植乡土文化去适应城市,但是为了进一步融入城市,他们通过解构乡土社群关系和逃避人情消费解构了乡土之恋和怀旧情感,他们在移植传统文化的同时,却又在深层次地解构着传统文化。显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乡土文化选择的逻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正悄无声息地被抽空了。

8. 举例说明角色紧张。

【答案】角色紧张是指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十同一角色当中,由于这种情况而导致的个人压力紧张的状态。举例:想要作为一名成功的军官,他必须对下属们关爱有加并且充分信任,因为他有时可能需要下属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战斗。而与此同时,军官们的权威也需要迅速而不容置疑地被服从。前一个军官角色要求军官的言行要和蔼,有人情味,而后者又要其行为要显得严厉而强硬。在这个例子中,角色的扮演导致了个人的紧张和忧虑。

9. 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答案】(1)中层理论的含义

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而“中层理论”是指“介十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六个特点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月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