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这反映了() A.普鲁士享有一票否决权。 B.联邦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C.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 D.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德国史纲》写道: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对此政策评析正确的是() A.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德国统一。 B.一定程度上改善民众生活,缓解社会矛盾。 C.消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矛盾,阻碍工人运动发展。 D.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如巴伐利亚规定若未经批准,则其居民与普鲁士、萨克森等外邦的婚生子女视为私生。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A.由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 B.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颁布法律文献,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拥有绝对的权力。 B.国家首脑都由议会选出。 C.行政与立法之间分权制衡。 D.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