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 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 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 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 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 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 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德国史纲》写道: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对此政策评析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