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9汉语言文学基础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伏尔泰和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

【答案】(1)伏尔泰哲理小说的特点

伏尔泰最受欢迎的文学成果是哲理小说。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

①对善和恶相克相生的研讨

《查第格》研讨善和恶相克相生的问题。结论是善恶相生,厄运对人也是一种磨炼;只要照着自己的意思,沿着一条道路,凭着智慧和勇敢走下去,最终会获得胜利。小说不仅对罪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而且鼓舞启蒙者战胜恶势力的迫害。

②对盲目乐观主义的批判

《老实人》主要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因为这种哲学有害于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小说主人公贡第德是一个正直淳朴的青年,一个男爵的养子。男爵的家庭教师邦葛罗斯告诉他: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

但现实生活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邦葛罗斯自己受到各种灾难,还险些遭受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贡第德流浪欧洲各地,还到过美洲,受尽各种折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绝非十全十美,所以盲目乐观是没有根据的。

(2)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

狄德罗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他的三部哲理小说。

①抨击教会对人精神上的压制和摧残

《修女》通过贫苦孤女苏珊娜•西蒙南在修道院所受到的残酷迫害揭露教会内幕,猛烈抨击教会对她精神上的压制和摧残。

②揭露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

《宿命论者雅克》揭露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雅克遭到主人打骂时常说“上帝是这样规定的”,这句口头禅,发人深省,激发人们反封建反宗教的意识。《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聪明机灵、头脑清醒的青年,社会却使他成了一个寡廉鲜耻、卑鄙下贱的食客。他洞悉贵族社会的真相,看透了利己主义是那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但他甘心混迹其间,求得酒足饭饱。拉摩的侄儿是时代的产物,他的自白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罪恶的有力揭露。马克思盛赞这部小说,恩格斯认为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2. 《第二十二条军规》等作品中的“幽默”为什么是“黑色”的?

【答案】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达悲剧内容的文学形式。“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和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不相称的反应、残忍和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二战为背景,整部小说充满作家特有的机智和幽默,但也让人感到心酸和恐惧,被看做是黑色幽默的代表性作品,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经典名作。

(1)小说不露神色的冷峻、幽默和漫画式的嘲讽

《第二十二条军规》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驻扎在地中海某海岛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人公尤索林上尉出于求生本能,渴望完成飞行任务后回家,但是被长官人已解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却使他非常失望。小说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辛辣地讽刺了美军方的官僚和愚昧。小说在写法上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没有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但透过这一片喧闹、粗野、疯狂、杂乱的氛围,从不露神色的冷峻、幽默和漫画式的嘲讽中,可以认识到一个严肃的主题:在美国的现实世界里,到处都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处都存在着让人啼笑皆非的专横和残暴,以及捉弄人、折磨人使人无法摆脱的荒谬。“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无法逃避的恶毒逻辑规则的代名词,走入了人们的交际语言。

(2)小说的幽默让读者在阅读中不自觉笑,而读后又掩卷沉思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始至终表现了一种很强的幽默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笑出声来,但读后又掩卷沉思。整体上看作品的幽默是围绕“第二十二条军规”来展开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充满了幽默。所谓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军规,它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圈套。在尤索林希望通过申请停止飞行时,第二十二条军规让他根本无法申请,因为他假如申请了,就说明他头脑清醒,他就应该再上战场。但是如果他不害怕飞行,又说明他神经有问题,因为他面临危险时不知道害怕是精神失常的表现。只有深深懂得幽默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这样的幽默实际上是一种尖锐的讽刺。

3. 请说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⑴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其威力是巨大的。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3)简洁、凝练

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总之,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只求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练,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4. 怎么理解浪漫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响”和“对古典主义的反拨”。

【答案】浪漫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响”和“对古典主义的反拨”。

(1)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响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它所建立起来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并未真正实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浪漫主义思潮包含着对革命胜利的激情和对革命后现实的失望。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迅速,很快席卷了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时成为文学的主流。

(2)浪漫主义是对统治文坛二百年之久的古典主义的反拨

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日渐成为束缚创作的教条。新一代作家们开启情感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了有力的冲击。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性张扬,便成为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在思想上,浪漫主义作家是启蒙运动的继承者。就文学的传承关系而言,英国的墓园派诗歌、哥特式小说和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