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709汉语言文学基础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⑴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其威力是巨大的。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3)简洁、凝练
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总之,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只求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
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练,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2. 为何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视卡夫卡为“宗师”?
【答案】德语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前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作家,但是他的那些风格独特的小说,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在强大的传统文学森林中独辟蹊径,开创了新的文学思潮。在他去世后,他成为许多新潮派争相奉祀的一代文宗。
(1)卡夫卡小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明显不同
卡夫卡的小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明显不同,小说的情节带有荒诞色彩,也不明确交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来历,似乎都不受时空限制。小说的气氛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有时如梦魇一般。往往是一种无妄之灾,突然降临到主人公的头上。他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麻烦所缠住,无论如何努力也摆脱不掉。为了使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主人公做了长期的努力,但不合情理和荒诞的事儿总是有增无减。他孤独无助,没有出路,陷入绝望的境地,最后往往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卡夫卡逝世以后,人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才逐渐意识到卡夫卡的小说是一种极具独特性的新颖创作。其作品在荒诞表面之下,隐喻着深刻的含意,小说主人公孤独、失落、陌生、恐惧和大难临头的感受,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困惑感和危机意识。
(2)卡夫卡小说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
卡夫卡的小说主要是一种寓言式小说,不求展示社会生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包蕴深刻的内涵于其中。在卡夫卡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恐怖的、令人痛苦和绝望的,世界上的一切都被某种力量巨大的权威笼罩着。这个权威高高在上,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压抑和窒息。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卡夫卡小说中的那种滞重、淡漠和沉闷的气氛,正和这样一个世界相吻合。卡夫卡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如荒诞、象征、梦幻、佯谬、苦涩的幽默等。
(3)卡夫卡小说揭示了现代人已经异化、人变成了非人的情况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卡夫卡的著名小说《变形记》借用荒诞的情节表现了这种异化现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与工业的迅猛发展,降低了人的价值,社会的商业化和金钱万能的世风,淹没了正常的人性。物,变成了与人对立的力量,形成了物操纵人、奴役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事实上变成了非人。在格里高尔身上已经出现了人为物役的现象,那么他丧失人的特性,异化为动物,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看,都是作家奇特但合理的想象,其夸张的变异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变形记》中作家还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活动和各种遭遇,深刻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冰冷而残酷的利害关系。
(4)卡夫卡作品的艺术特征同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有关系
卡夫卡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作家死后西方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卡夫卡热”,证明了他的创作对现代文学的巨大价值和意义。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所体验的各种痛苦感受,如灾难感、陌生感,特别是恐惧感和无能为
力感。那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影,有确指的社会内涵,更有无所不在的形而上的力量。卡夫卡先于时人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并且表现得极为深刻。卡夫卡的艺术经验已经被许多作家所吸取。人们发现他作品的艺术特征同许多现代主义流派都有关系。于是一些流派如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都极力和他攀亲,把他说成是自己流派的开创人或重要代表。
3. 从《老人与海》看“硬汉形象”和“海明威风格”。
【答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创作的精品,也是他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小说的主人公一一桑提亚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宽宏大量,对人和大自然充满爱心,在精神上永远是个“硬汉子”。
(1)人类精神的塑造
海明威小说塑造的硬汉形象,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一种永恒并且超越时空的存在,把现实生活与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了人类在困难面前不弯腰的硬汉子。桑提亚哥是个老渔夫,独自一个人驾舟出海打鱼,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他没有放弃,并再度出海,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回的归途中又碰到了凶猛鲨鱼,经过殊死搏斗,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用老人的话来说:“人并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海明威在小说中想揭示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与鱼的较量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了。老渔夫敢于挑战,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老渔夫这样的英雄,不管他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
(2)硬汉精神
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桑提亚哥的形象,一个象征性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敢、坚强和永不放弃。在桑提亚哥的背后是一种人类永恒的自信、自强和自尊,是一种永恒的人类精神,他激励人们向困难和死亡挑战。《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代表着生存环境,依赖的环境,也代表着与大自然角斗的竞技场。海明威塑造出一个个的硬汉形象,永远也不会衰败。老人与鲨鱼搏斗体现了作者心中决不屈服的生命力。桑提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可以使人联想到他渴望创造的奇迹。《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己,以勇敢顽强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战,他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他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3)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通过讲述一个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的时候,可是他却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从而揭示了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精神,体现的不仅仅是条硬汉,从他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精神价值,是人类永远不变的永恒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人的自信。桑提亚哥的自信是绝对自信,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面对困苦甚至死亡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唯一支撑人们生存勇气的,只有自信。因此,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