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土地资源学(跨专业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答案】(1)土地类型分类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研究和划分土地类型,对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通过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面积,查清土地资源数量,为评价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②通过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了解土地的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土地结构提供依据。
③土地类型是景观形态单元,土地类型中标的分级是对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通过划分和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为制定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④通过划分土地类型,为建立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
2. 试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土宜是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它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针对性更强。
(2)联系
两者使用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基本相同,土宜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更小范围内的具体利用。
3. 什么是土地复垦?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复垦一般有哪三类标准?
【答案】(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②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③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④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
(3)根据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3类不同的复垦标准:
①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②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③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4. 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案】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土地退化是一种“慢灾害”。
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等类型。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流失的原因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历史和现代社会经济原因。因为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1/3,由于地势起伏和坡度关系,表层的土壤颗粒易随地表径流顺坡流失而进入江河汇人海洋。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水旱季节交替明显,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并常集中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这种气候和降雨特点,既不利于稳定的植被生长,也为水十流失提供了强大的自然营力。
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中国也有其特殊性,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古国,垦耕历史久,加上不断战乱和历代的大兴土木,使开发较早的中原及其邻近地区早己树尽林光,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创造了条件。
(2)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自然因素亦有人为因素,一般来说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中国约一半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受少雨多风和人为破坏植被的影响。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在不断地扩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3)土地次生盐渍化
我国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灌区,由于水闸、渠道、稻田渗漏使其周围地下水位升高至临界深度以上,大量地面蒸发积盐,使其土地发生次生盐渍化。
(4)土地污染防治
首先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水和废渣进入土壤的数量逐年增加,受污染的土地面积逐年扩大。其次是全国每年施用化肥4000多万t ,农药50多万t ,因使用不合理,利用率低,大部分分散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直接或间接污染土地,进而使动植物和各种
农畜产品中有毒物质积累,破坏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二、论述题
5. 面对全球土地资源的问题和人口压力,你认为人类应共同采取哪些对策?
【答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和人口的压力: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4)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
(5)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
6. 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期间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阐述士地利用系列规划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①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对资源合理利用意义明显,主要表现在:控制建设用地稳定耕地面积,保持人口与耕地的平衡; 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通过规划的土壤质量等指标体系和监控措施,保证土地(特别是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控制土地利用分区,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有小同的利用目标,通过规划,可以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生产,发挥规模效益; 控制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强度。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主要表现在:协调人地矛盾通过控制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使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在地区上平衡; 协调部门之间的争地矛盾保证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合理分配,使各部门得到协调综合发展; 协调地区之间的矛盾进行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宏观配置和区域协作,实现地区专业化大生产。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约束与监督各部门、单位的土地利用过程,并且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对土地利用进行监督的依据。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合理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各项用地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有利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总体规划的细分及延伸。
(4)土地利用系列规划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的前提下,指导着全国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对于我国未来实现全面而系统的土地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