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砌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人字顶——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2. 生铁
【答案】生铁是在1150°C~1300°C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铁器。从目前考古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生铁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主,可以浇铸成型,由于含碳量高,质地比较硬,这 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3. 龙山文化
【答案】龙山文化曾称“黑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将其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杭州湾3个区,1949年以后至今认识更深入,发现其来源并非单一。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碳B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近年在西安附近发现该文化晚期的甲骨文。
4. 侯马晋城
【答案】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丄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在呈王古城南的秦村发现春秋晚期盟誓遗址,出土了侯马盟书,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盟誓制度的珍贵史料。牛村古城南郊有铸铜、制陶、制石器等手工作坊遗址。其中侯马铸铜遗址为研究晋国铸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还发现了大片东周墓群。
5. 兴隆洼文化
【答案】兴隆洼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教来河以及大凌河流域,主要遗址包括白音长汗、查海、北京上均、北埝头遗址。兴隆洼文化的房址多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单间建筑,成排分布,窖穴多在房址附近。聚落外有环濛,有大量的居室葬。陶器烧成温度低,多手制。常见压印“之”字纹,基本器类为筒形罐。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器形以绷形器最有特色,还发现了细石器。
6. 上林湖窑址
【答案】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南方青瓷窑,越窑烧造青瓷的历史很早,其盛烧于唐、五代和北宋初期。1998年进行发掘,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清理龙窑窑炉遗迹1座,作坊遗迹1处,出土瓷器3万余件(片)和大量窑具。该窑址主要生产传统的越窑青瓷,釉色青黄、青绿等。晚唐、五代时期器物表面光素无纹饰。北宋以来,运用划花技法;北宋中期流行刻花装饰;北宋晚期开光布局常见。
7. 柴尔德
【答案】柴尔德是澳裔英籍考古学家,以欧洲和近东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而著称。柴尔德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在考古学和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史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史前时代的多瑙河》、《青铜时代》、《苏格兰史前史》、《不列颠岛上的史前社会》、《欧洲的史前移民》、《欧洲文明的黎明》、《古代东方史的新发现》。他还撰写不少通俗读物,包括《人类创造了自己》、《工具的故事》等。他注意考古学理论问题的研究,著有《社会演化》等书。他首先把西亚和欧洲考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预见到重视环境给予人类影响的系统考古学研究必将出现。
8. 简牍
【答案】简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书写的简牍,流行于春秋至魏晋时期。简牍的基本形式为简,又称札,由竹、木材料制成,牍实际是一种宽简,有的甚至呈版状,木制,个别为竹制。在纸张普遍流行和作为书写材料之后,简牍即被替代。
二、简答题
9. 简述吴城文化的特点。
【答案】(1)概述
吴城文化分布于江西北部,最初发现于清江吴城,其时代基本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相当。吴城文化的商文化遗存分为三期。一期常见的鬲、豆、罐、盆等器物,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的同类器物比较接近。吴城文化二期的鬲与殷墟早期的鬲近似。吴城文化的青铜鼎、琿等也颇具商文
化的作风。由此可见,吴城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
(2)特点
吴城文化的面貌亦有其自身特点:①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特别发达;②在生产工具上,马鞍形陶刀最具特色;③在铸铜业方面,用石范铸造是其主要特点,已发现了斯、凿、斧、刀、镞的石范,这是中国铸范工艺中的另一形式。在吴城文化的陶器和石范上,还发现了文字和刻划符号,但大都不能识读。
10.考古发掘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答案】(1)考古挖掘的一般方法
考古一般发掘方法有两种:探方发掘和探沟发掘。这两种发掘方法以探方发掘最常使用。 ①探方
正方形的叫探方:一般取每边长5米的正方形,进行发掘,相邻两方之间要留0.5~1米的隔梁,直到发掘完成后再挖掉,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较多。
②探沟
长方形的叫探沟:挖一条狭长的沟,从沟壁的垂直断面上,可以观察较长的文化层,也就是遗址的地层剖面,适合时间很短的试掘。
(2)挖掘类型及相应方法
发掘类型可分为居住址的发掘和墓葬的发掘两类。
①居住址的挖掘
居住址的发掘,一般要采取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以利对各种现象的控制和记录,并可留出剖面,以观察文化层的堆积。
②墓葬的挖掘
发掘墓葬的坟丘部分,要用“四分法”或“条分法”,其原理与发掘居住址时开探方或探沟相似。发掘墓室时,则要仔细清理葬具、尸骨、随葬品和它们的痕迹。不论发掘何种遗迹,都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的迹象;如夯土中的杵痕、坑壁上的锹迹、房屋中的柱穴、道路上的车辙、田地中的脚印之类,都要一一清理出来。
11.商文化分期。
【答案】商文化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武丁以前为早商文化即二里岗早期文化,武丁至帝辛时期为晚商文化即小屯文化。
(1)早商文化
早商文化即二里岗早期文化,是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的文化,其文化遗存在河南分布最为密集,此外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地。根据郑州二里岗和南关外的地层关系,二里岗期文化又可分为早、晚两期:
①早期
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以及南关外中层为代表,陶器的器壁一般较薄,卷沿,饰细绳纹。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