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人格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境论

【答案】解释人格形成及其发展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C. 坎贝尔、安贾尔和莫雷诺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家庭及个人经历对人格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人格的一切方面均取决于周围的事物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个人的行为特质与依赖生物性的个体独特性一样,也在同样充分的程度上依赖情境的独特性。10. 印刻效应答:印刻效应是由动物习性学家洛伦兹发现的一种现象,即幼鹅一旦孵出,将追随它们首次看到的活动物体,虽然这一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但也可能是人或其他无生命的物体。

2. 冲突

【答案】泛指具有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行为、目的等情境或过程。有两层含义:

(1)是指个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又相互矛盾时的一种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2)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追求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知觉到来自对方的阻挠或将要出现的阻挠,从而产生对立的社会行为,形成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

3. 进化心理学

【答案】广义指一切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主要包括斯宾塞的进化联想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等。该研究取向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与行为是如何在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此即心理学的种系发生研究。同时认为,心理学亦应研究心理与行为适应有机体生存的功用,该学说还包括因进化论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在心理上的连续性而引发的比较心理学研究,以及20世纪30年代后西欧一些动物心理学家主张在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并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加以解释的动物习性学等。

4. 基本需要

【答案】(1)含义

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马斯洛认为,要想充分理解人类动机,就必须着重研究结果,而小是研究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最终的目的似乎都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似本能的需要。这些不断追溯下去,发现的不能再追溯的需要,就是基本需要。

(2)内容

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

5. 习惯族系等级

【答案】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一种线索可能会同时引起多种反应,其中某些反应可能是最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它们是优先反应,而另一些则只有当那些优先反应被阻碍时才得以被选择表现出来。根据这些不同反应发生的概率,可以组成一个习惯族系等级。

6. 脑不对称性

【答案】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在情绪体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右半球后部对情绪信息有特殊的知觉能力,大脑两半球前部对于一些消极与积极情绪经验和自发印象有小同的功能,左脑活动水平与积极情绪相联系,而右脑活动水平与消极情绪相联系。

7. 创造性

【答案】(1)含义

创造性是指与能产生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价值性成果行为有关的人格特性。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

(2)表现形式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

(3)构成

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在创造性的组成部分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

8. 自我认同感

【答案】自我认同感是奥尔波特提出的人格心理学的概念,用来描述统一于自我的各个方面。完善的统我从出生到成年只有经过躯体自我感觉(l 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1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理解者自我的形成(成年)等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达成。

9. 阴影

【答案】阴影是分析心理学的一种术语。代表与个体同性别的原型,影响个体与其同性别人的关系。荣格认为,这是人格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纳人最基本的动物性,很可能是一切原型中最强大最危险的,是人身上所有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

10.自我效能感

【答案】(1)含义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个与罗特的预期很相近的概念。

(2)影响

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地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种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

②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

11.个体潜意识

【答案】(1)含义

个体潜意识是荣格人格理论的一种术语。与意识、集体潜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起构成人格(或精神)的三个层次。为潜意识的表层,包括来自个人的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阈下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根植于潜意识深层的集体潜意识,与意识层相联系。若能量足够,可回到意识层。

(2)构成

荣格通过字词联想实验发现其主要由具有情绪色彩的一组组观念群,即各种情结构成,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金钱情结和权力情结等。

(3)特征及双重作用

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动力性,能强有力地控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既可导致行为失调和神经症,亦可成为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类似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概念。

12.个人品质

【答案】个人品质是可以用来获得美德的、稍微具体化的个性特质。在价值一行为分类体系中所包含的个人品质中,积极的个人特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是特质的;(2)有助于实现优质生活的;(3)符合道德价值的;(4)不贬低他人的;(5)能够得到公众社会肯定的;(6)社会角色榜样所体现的、具有高度价值意义的;(7)杰出成就者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特征。

除了上面的标准,还有其他的标准来衡量积极的个人品质:

(1)即小能用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的标准来表示其对立面;

(2)天分和能力(比如智力)及不具有文化普遍性(比如整洁、宽容、节俭)的一些积极个人品质,由于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赋予它们同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它们不属于此系统;

(3)每一个美德集合中的品质都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和核心美德有关,但又各不相同,因为它们都涉及某一核心美德。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