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人格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态人格

【答案】亦称“精神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在无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现象。德国克雷佩林1913年首先使用该术语。其含义相当于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使个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适应困难。非真正的精神病,而只是正常人格的变异。

2. 情境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的一种。在真实的生活情境或经过人工设计的特殊情境中观察被试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情况,从而评估他们的某些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情绪和人格特征等。著名的有美国战略服务局编制的“军事情境测验”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3. 积极情绪

【答案】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积极情绪有拓宽人们瞬间的认知和行为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消极情绪则正好相反。

4.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1)历史背景及理论来源

西方心理学流派。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为主题。既反对行为主义用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又反对精神分析过分关注人的生物本能的还原论思想。号称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迅速发展。针对美国后工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社会下人性异化,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自我选择的产物,以及对传统非人化心理学的否定,对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人类潜能运动的发展,对现代整体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吸纳,并受现象学、存在主义、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和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

(2)代表人物

主要创建者为马斯洛、罗杰斯、B. 梅和布根塔尔。

(3)主要特点

①在研究对象上,反对以动物与幼儿的简单行为或患者为对象,强调研究人,主要是健康的、整体的、出类拔萃的人。

②在研究内容上,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

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更富有人生意义的根本问题。

③在研究方法上,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方法为中心,重视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强调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

(4)基本理论

①以人性本善论为基本的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支柱。认为人性的内核是人的基本需要或似本能(潜能),坚信人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②以需要层次论作为其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

③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犯罪防治和心理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5. 焦虑

【答案】(1)含义

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2)特点

特点是紧张小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可能伴随出汗、颤抖、心跳加快等生理症状。

(3)分类

可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前者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具有持久性,后者亦称情境焦虑,因情境而发生,具有暂时性。

可分为显性焦虑和原始焦虑。前者为个体意识到的情境焦虑,后者为婴儿期因缺乏母爱和安全需要未获得满足而产生的。

(4)焦虑与恐惧

焦虑类似恐惧,一般认为前者由模糊的、不明确的刺激引起,后者有清楚明确的原因。亦有认为是出现于实际威胁之后的不适感,具体可由对身体的威胁、对自尊的挑战、工作和交往中的压力,以及各种冲突和挫折情境引起。

(5)焦虑的程度及影响

其程度由轻微的忧虑直到惊慌失措或惊恐。若适度,则不仅对人无害,且可激发斗志,唤起警觉,提高工作效率;若过于强烈则可能损害身心健康。弗洛伊德看来,焦虑是各种心理问题的中心。

6. 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方式

【答案】场依存与场独立的认知方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发现的一种知觉现象,后来发展为描述个体以外界还是以自我内部为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倾向或认知风格。

倾向于以外界为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表现为容易受背景刺激的干扰而扭曲自己的判断的人称为“场依存型”;倾向于更多利用自我内部为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表现为不受背景刺激干扰的人称为“场独立型”。

7. 常规研究法

【答案】常规研究法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共同特质的研究者们对所有被试的自尊、焦虑、智力等方面进行过测量和比较,发现几乎所有被试的人格的特征都可沿着这些维度加以描述。这种研究类型为探讨特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信息。

8.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以狗作为实验对象而发现的一种行为规律,它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引起特定行为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的。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而只听到铃声则不会引起分泌唾液,这是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不学自会;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或同时都让它听到铃声,那么狗就学会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即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铃声这种无关刺激也能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铃声具有了信号意义。可见,狗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能够学会对一些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做出应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9. 心理能

【答案】(1)心理能亦称“心理能量”。分析心理学术语。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能量系统,除生理过程中存在的机械能、电能和热能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它服从一般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弗洛伊德将其主要归结为性本能能量,即力比多能量。力比多能量的不断转换或重新分配导致人格的变化和发展。

(3)荣格亦视这种能量为人格发展所必需,但用“心理能”一词代替“力比多”,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生物能量,不限于性本能能量,还包括本能、欲望、意志、感情、注意、工作力量等所有的生命力。除来自本能外,主要通过人的所见、所感、所闻等经历和体验获得,并存在于特定的经验之中,通过不断的转移和配置使人格保持动态平衡。

10.自尊

【答案】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的心理成分。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认为自己有价值、重要,因而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11.人格面具

【答案】人格面具本义指演员在剧中扮演某一特殊角色时所戴的面具。后演化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某种角色,即人格。在荣格的心理学中,指一个人扮演某种角色性格公开展示给人的印象,以便取得社会的承认,但这种性格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

12.快乐原则

【答案】快乐原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术语。人的潜意识本能或本我活动遵循的原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