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也称公共决策,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间题进行决策和选择。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具有三个特点:

①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策者做出的个人决策,而是由政府做出的集体决策。从经济内容上划分,公共决策主要包括资源决策与分配决策。资源决策是关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集体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一个效率问题。分配决策是关于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②非市场性。私人物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和分配的,而公共物品则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程序来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有效率地解决,只能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在政治市场上,需求者或消费者是选民、纳税人,供给者或生产者是政治家、政府官员。供求双方通过交换相互发生作用。

③规则性。市场运行有一定的规则性,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性。在个人之问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确定规则以便协调人们的行为,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般人或多数人偏好的规则。

二、简答题

2. 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

【答案】税收的经济效应包括宏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

(1)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政策及相关手段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稳定所产生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税收乘数和拉弗曲线来解释。前者是指因政府税收的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增加)的倍数,税收的变动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反方向变动。拉弗曲线是用来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表明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

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实行差别税率或通过税率变动来影响相对价格结构,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化; 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措施调节税后投资效益,进而影响投资结构和技术状况,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税收的经济稳定效应是指某些税种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政府则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将支出能力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发生了资源的转移;

第二,税收会扭曲消费者对物品的选择或生产者对要素的选择,从而给纳税群体造成额外负担。更明确地说,税收微观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即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3. 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债务是否为国家债务? 它们所提供的信用是否为国家信用?

【答案】(1)政策性银行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都是国务院全资设立的、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3)虽然政策性银行的基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基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不是国家债务,它们所提供的信用也不是国家信用。

4. 1994年之前中国主要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其利弊何在?

【答案】(1)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好处

①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a. 政府向银行借款从而减少了货币的供应量. 进而调节了社会需求总量。

b. 在短期内,经济若处十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实现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平衡。

②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政府利用向银行借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岗位,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

③缓解了政府的则政危机,加强了政府的职能的形式

(2)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弊端

①财政部欠央行的借款,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来偿还。否则,央行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一式来弥补这个窟窿,这相当于由全体的货币持有人来分摊这个损失。而央行通过这种方式投放的是威力巨大的基础货币,这样的方式可能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②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容易引发财政危机,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日益丰富的私人物品,而且还需诸如国防、道路、教育、医疗等多样化的公共物品。请问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和力式有哪些?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供给机制和方式包括如:

(1)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制度安排

①由政府直接来提供的公共物品

这是指那些个人不愿意介入或介入成本太高而又是社会必需的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a. 纯公共产品

较典型的例子是国防。

b. 准公共产品

第一种:俱乐部产品,它的特点是在消费卜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例如,那些可以收费的公路桥,以及公共游泳池、电影院、图书馆等都是这方面产品的例子。

第二种:共同资源,它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②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引入市场

a. 政府直接生产

由政府通过直接开办、控制、经营的机构或企业供给公共物品。

b. 公私合股

政府拥有全部或部分股份,以法人团体的商业企业形式经营,自负盈亏。

③政府出资,私人经营

如农村教育、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转移支付的形式,由政府出资,私人来提供公共物品。

(2)市场作为供给主体的制度安排

①完全由私人提供

山私人筹集资金,私人经营公共物品。如:私立学校和私立医院等。

②特许经营

在政府监管下由私人资本通过投标取得某项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的权利。主要是可收费的俱乐部产品。

③社区和使用者自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