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法学院F1903综合考试(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负效应
【答案】外部负效应又称负外部性,是指那些给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危害或使社会和个人增加成本支出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害的外部性。负外部性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
二、简答题
2. 你认为中国是否有必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答案】我认为中国有必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原因如下:
(1)深化体制改革全球化趋势下,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①全球化下,竞争加剧,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同时国家又承担了新的社会风险,国家负担沉重,需要分散风险。
②国家要深化体制改革,要调整新的分配方式,国家为缓和矛盾就小得小拿出更多的钱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一来国家既要负担外在的风险,又要承担内在的压力,财政压力巨大。
(2)人口老龄化加快,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离退休人员数量剧增,带来全国福利保险费总额剧增。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2.2亿(2012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答1.2亿),并且每年以800万的速度增长,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数量为1/3,而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概括起来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和负担重”的特点,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3)社会集资和管理存在“范围小、层次低、差异大、管理乱、收费难”等问题
①“范围小”:社保的享受存在城乡、行业、体制之别,即享受对象主要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一部分人,70%的农村人口享受的只享受社保中的部分内容。
②“层次低”:目前,在我国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它社会保险项目仍然停留在试点阶段,没有全面实行社会统筹。
③“管理乱”: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混乱。一是部门分割,管理成本高昂。二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未引入市场机制,存在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现象,制约其提升社会效率作用的发挥。
④“差异大”:首先,缴费水平、待遇标准和范围差异大。其次,在已享受社会保障
的人群中,由于保障资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
⑤“收缴难”。首先,法制缺乏,刚性不足,收缴困难。其次,对于统筹缴费,在狭隘的部门利益驱动下,一部分企业拒缴、滞缴和逃缴。因此,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4)保持社会稳定,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但目前的统计却不包括大多数农村人口,在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的背景下(2亿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就业对保持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需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
3. 有人将一致同意原则称为“少数人专政”投票规则,这种说法对吗? 有人将多数同意原则称为“多数人专政”规则,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1)一致同意原则与“少数人专政”投票规则
将一致同意原则称为“少数人专政”投票规则来源于一致同意原则中,如果有一人不同意,一致就无法达成。但这不会成为“少数人专政”的投票规则,任何人都无法做出不符合帕累托改进的改变,所以并不是权力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2)多数同意原则的确有可能会造成“多数人专政”局面
①因为集体行动往往具有内在强制性,最终的集体决策要按照多数成员的意愿决定,结果又要求全体成员服从,但是只是有可能导致多数人侵害少数人利益的现象发生,并不是这种投票机制就一定会产生“多数人专政”现象。
②如果进行的是帕累托改进,而多数人投票通过之后少数人由于短视或者信息不完全而反对,此时就不是“多数人专政”,而是改进社会福利的特殊情形。
4.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的含义
①与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假定的某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只是模拟市场做出的。这种假定的意义在于突出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需求卜存在的差异。
②模型的建立违常需要很多假定条件,这些假定条件的存在也说明模型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也不例外。例如,这些模型中通常假定有两个消费者,有各自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等等。
(2)“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仍具有现实意义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虽然与现实差异较大,而且难以完全搬到现实中去,但是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①它简化了分析的对象,使整个推理过程逻辑清晰、顺利地进行,得出的结论是规范分析的结论,能让人们有更清晰地认识,即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②这些虚拟的模型在某些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些决策灵感,对政府部门如何最优地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5. 当今世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之所以受到冷落,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来自宏观经济学内部的理论方面的原因,二是来自实践的政治经济因素。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认为,第一种看法既不可信,也不成功,而第二种看法更务实严肃可信。你是如何看待各国财政政策选择问题的?
【答案】(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财政政策的不同运作特点,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灵活主动地变动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运作行为; 后者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就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财政收支,促进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一国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山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自身的国情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己较为完善,不需要政府进行较多干预就可以自我达到平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则会倾向于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 而当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仅由市场调节难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或达到的均衡的时间过长,成本过大,则可以选取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三、论述题
6. 为什么说政府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赖以存在的基本制度?
【答案】(1)政府预算是市场和资本因素日益发展壮大的产物。从政府预算制度在英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从根本上看,政府预算制度就是市场对政府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的基本途径。
(2)“公共财政”之所以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不仅在于它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它所具有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融合性,而且更在于它是受市场约束和规范的财政。“公共财政”是从公共性及其与私人性之间的关系角度把握的财政类型,它与其它财政类型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共财政下的政府行为是受市场决定和约束的。而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为市场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约束提供了一个基本手段。实际上可以说,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就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它只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才存在,而且也只有建立起了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